宜兴紫砂的金银错工艺

宜兴紫砂的金银错工艺
清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其主要运用于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的装饰。战国两汉时期,金银错青铜器大量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流行。两汉以后,金银错工艺日渐衰落。紫砂作为古老的陶瓷艺术,也在积极的做着改变与创新,嫁接金银错这一古老的金属装饰工艺便是一个创举,开一代先河,这是紫砂装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使金银错工艺在紫砂这个领域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错,金涂也,从金,昔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而《集韵》中也有语云:“金涂谓之错”。涂为何意?涂为形声字,从水,从余声,本义是一条河的名字——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说文》。后来涂字的字义发生变迁,涂字的词性转化成了动词,引申为抹刷、粉饰的意思,如涂抹、涂鸦等,涂字又通镀,以金饰物曰镀。因此,金涂的即指用金去装饰,如果用银去装饰我们可以称之为银涂。我国近代历史学家史树青在《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一文中曾讲到:“金错工艺近世多称错金,加银则称错金银。”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器物上布置图案并且用金银去进行装饰的,我们就可以叫金银错。如用金钱绣成图案花纹的背心,汉代就叫“金错绣裆”(《西京杂记》卷一)。在漆器上做金银图形的,叫“金漆错”(《后汉书·舆服志》)。

金银错的装饰手法目前只有镂金装饰法和错彩装饰法两种。

镂金装饰法

“金银要饰谓之错镂”(《通俗文》),镂为雕刻。在金银错工艺中,通过镂刻浅槽来镶嵌金银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我国近代历史学家史树青著述的《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一文,其中主要谈的就是镂金装饰法。镂金装饰的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制作母范,在母范的表面按花纹、图像、文字预刻凹槽,以便器皿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凹槽一般是刻成△形槽,并且在凹槽的底面刻凿出麻点,以便嵌入的金银能够牢固地附着。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道工序在古代称为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将金银制作成丝、片、块等形状后再将金丝、金片等凿截成所需要的大小,进行镶嵌并且要捶打压实,防止脱落。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错彩装饰法

错彩法是汉代金银错工艺中使用较多的装饰手法,其主要工序如下:

(1)制造“金汞剂”:

“金汞剂”的制造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是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

(2)金涂:

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

(3)金烤:

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

这种方法,今天有人称为“鎏金”,但古代叫“金错”。因为古代图画纹饰也叫“错”。《史记·赵世家》:“翦发纹身,错臂左衽”。原注:“谓以丹青错画其臂也”。古代画彩也叫“错彩”,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曰: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彩镂金”。错彩和镂金是两码事:如前面所说第一种镶嵌法,也就是史树青所谓的”镂金”装饰法;而这里所说的第二种方法,即“金涂”法,就是“错彩”装饰法。如果把全器都涂上金,而没有“错彩”,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是素面,那就是镀金,就不能叫“金错”。

古代金银错工艺的装饰题材和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种:

1、铭文:

商代青铜上便已经开始出现铭文,这一时期的铭文加工工艺还仅仅是铸造,到了战国秦汉时期,铭文加工工艺则由铸造变成了刻或錾。但是,无论铭文是用铸造法还是錾刻来表现,铭文与铜器的本色是没有区别的,不具有审美意识的。粗心的人,有时会对铭文视而不见。自从春秋时期错金银工艺日渐兴起后,人们才在铜器上用黄金错成铭文,使铭文变成了装饰。金光闪动的铭文,十分的夺人眼球,尤其是当青铜器经过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变成深色的“绿漆古”或“黑漆古”,而金错铭文,则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熠熠生辉,美轮美奂。

金银错本身是一种装饰工艺,为了追求装饰美,铭文从此发生了变化,铭文的位置,从器内移于器表,并刻意进行经营,十分考究。金错铭文一般使用各种美术字,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吴越鸟虫书。鸟虫书又名虫书、鸟虫篆、鸟籀,是篆书中的花体字、美术字,往往用虫鸟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金错鸟虫书铭文,在春秋至战国早期,多用于兵器,秦汉则见于壶等容器。

几何纹图案

金银错青铜器多用几何纹装饰,其中尤其以几何云纹最多见。

金银错几何云纹,与以往青铜器的几何云纹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它既有几何图案所固有的严谨规则构成的骨法,而又在规则中求变化。如多使用细而匀称的云纹涡线,而旋转的细涡线之间,是用较宽的面来联结,这种纹饰富有节奏感和律动美,显得格外清新和活泼。几何图案的创新,是战国秦汉金银错工艺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

此外,几何图案,还有菱纹、三角纹、雷纹、勾连纹等,但都不是主要纹饰。

其它

古代用金银错工艺来装饰的题材,除了上述的铭文、几何纹图案之外,还有动物纹、狩猎纹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的青铜器上的眼、眉、鼻、嘴、爪、毛、羽的描画等。这类纹饰比较少见,其原因可能与当时的主流审美意识有关。

金银错工艺的装饰品类

兵器

春秋后期至战国秦汉,青铜兵器上,广泛地使用了金银错工艺。 春秋至战国早期金银错兵器的主要特点,是金错铭文。铭文字体以鸟篆文最多见。 戈上的金错铭文,一般在戈面的胡和援。剑上的金错铭文,一般在剑面上,个别错剑脊上。

战国秦汉流行佩剑和佩刀,如《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官吏的佩刀制度:“佩刀,乘舆黄金通身貂错……诸侯王黄金错”。这种用黄金错的佩刀,当时叫“金错刀”。如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中,有“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之句。谢承《后汉书》也记载有:“诒赐应奉金错把刀”。但考古发现秦汉的金错刀、剑,多为铁兵器,只有戈、矛等则用金银错铜尊、铜敦。此外,战国、秦、汉的铜弩机、承弓器等,也有金错铭文和几何云纹的。

车马器

战国秦汉皇室、王室和各高级官吏的车子的铜构件,常常使用金银错工艺错饰几何纹饰进行装饰。《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太皇太后、皇太后的车子,“云纹画辀、黄金涂五末” 。五末是指车子辕的头端、衡的两端以及轴两端的辔。《说文解字》:“错,金涂也”,“黄金涂五末”就是五末均金错纹饰。《后汉书》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我国秦汉墓中,就已经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金错车马器。

日常生活用器及其它

春秋时期,金银错的日常生活用器罕见。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则广泛流行,许多贵族用的高级日用青铜器,都披上了金银错的美丽外衣,目前考古发现的有:鼎、尊、壶、杯、豆、舟、盆、盘、盂、耳杯、匕、罍、勺、灯、熏炉、镜、带钩、骰子、案、符、节、纽钟、虎子、镇、尺、杖首、器座、屏风插座,以及各种陈设艺术品等,总之,战国秦汉时期的金银错青铜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宜兴紫砂的金银错工艺
鲍仲梅 施秀春合作 玲珑双龙壶

金银错工艺的发展

金银错工艺从两汉以后盛极而衰,日渐没落。追其主要原因便是冶金技术的发展,致使青铜器被铁器取代,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金银错工艺却并没有因青铜器的没落而就此销声匿迹,它用另一种形式延传至今——不断的与其他工艺以及与其他材质的融合。这是我们今天值得庆幸,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们不禁要赞叹先民无限的智慧,他们不仅将金银错工艺运用于其他的工艺门类,诸如玉雕、木器、漆艺等,先民们使用镂金装饰法在木器上嵌金银丝,嵌螺钿,使用错彩法对玉雕进行装饰——这些装饰手法不仅丰富了器物装饰手法的多样化,还提高了器物的审美、文化与经济价值;与此同时,先民们甚至还在金银错工艺的基础上,开创式的衍生出了很多工艺门类,如景泰蓝、掐丝画等等。这些由金银错工艺衍生出的工艺门类,无一不是帝王贵胄、文人雅士的宠儿,时至今日,这些工艺门类也依然焕发着光彩,成为收藏、鉴赏、馈赠的佳品。

紫砂对金银错工艺的传承

紫砂对于金银错工艺的融合始于明清,使用金银错工艺进行装饰的器物多为供皇家使用的茶壶。这时的金银错工艺的装饰手法仅仅是单一的错彩装饰法,宜兴民间称这种错彩装饰法为描金,错彩纹饰多为几何纹与百寿百福等铭文,装饰效果虽然华丽贵气但也比较单一,缺乏清淡雅致的艺术效果。而且由于泥金材质没有深浅变化的原因,错彩法不宜表现传统的书画题材,这也形成了一个桎梏,限制了错彩法的艺术表现力。而明清时期恰巧是文人参与紫砂设计与制作的顶峰时期,陶刻作为当时的主流装饰手法,在表现力上笔错彩装饰法占着先天的优势,因此这一时期使用错彩法进行装饰的作品传世量很少,几乎造成了错彩装饰法的昙花一现,即便在今天,使用错彩法进行装饰的紫砂器皿也依然很少。

1973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鲍仲梅先生在借鉴木器镶嵌的基础上,率先在紫砂器皿上还原了金银错工艺的镂金装饰法,填补了紫砂装饰史上的一项空白。鲍仲梅先生的装饰题材大多沿袭了既往的青铜器的装饰题材,装饰风格厚重大气。但作为艺术来讲,是需要积极的创新的,艺术需要新鲜血液。

另一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洪明先生接过了创新的这一棒。胡洪明先生在保留金银错工艺传统装饰题材的同时,大胆创新,不仅借鉴金银错工艺的子工艺——景泰蓝,镂金装饰法与错彩装饰法共用,利用紫砂的缤纷色彩,错彩壶上,使作品色彩对比强烈、饱满深沉,提高了金银错工艺的表现力也开创了一种新的装饰手法;还把传统书画题材运用到金银错工艺中来,这一创举让金银错工艺在富有大气祥和、富贵典雅的审美气质的同时,还延伸出了古朴、简约的审美意趣,赋予了作品更加浓郁的文人情怀,雅俗共赏,意韵隽永悠长。

胡洪明先生的作品古朴典雅、精美华贵。这是具有典型性的审美特质,也是可以作为金银错工艺楷则的特质。一件成功的紫砂金银错作品,必须要彰显出高贵、古典、雅致的审美特质,这是金银错工艺的特色,也是根本。

宜兴紫砂的金银错工艺
丁小明 开片石瓢(镶银)

紫砂金银错工艺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宜兴,掌握金银错工艺的人并不多,精于此道的人更少。一是因为学习金银错工艺的特殊性,上手难;二是因为造型、图案的设计能力的缺乏,创新难;三是因为制造成本高,消费者购买难。这三个原因制约了紫砂金银错工艺的推广与发展。有别于陶刻这样的紫砂主流装饰手法,金银错工艺的学习,在具有陶刻所需要的书画基础的同时,对学习金银错工艺还提出了熟悉泥性、茶壶成型、金银錾刻、色泥配置等要求,学习难度的提高与学习周期的延长,也使很多人望而止步。

当然,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真正有志于紫砂金银错工艺的人面前,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紫砂金银错工艺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也是其他装饰手法无法代替的的一门装饰工艺。随着大众审美意识与要求的日益提高,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喜欢上紫砂金银错工艺时,紫砂金银错工艺必将大行其道,迎来辉煌。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