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与书法、绘画艺术上的共通之处

  艺术是相通的,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紫砂与书法、绘画有着艺术上的共通之处。书法艺术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紫砂的联系初看似乎不 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 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 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 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 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回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笔,言哀己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壶如“字”也,如我们可看到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高庄合作的“提璧壶”,以其严谨的法度、“黄金分割”的比例、清雅顺畅的线条,而让人愈看愈美,顾景舟壶艺的精华之处就是追求“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欣赏顾景舟大师的“提璧壶”尤如欣赏书法艺术中的范本,《柳公权》字帖,如果以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可以说你面前站着的就是一位古代书生,一派儒雅之气。

紫砂与书法、绘画艺术上的共通之处

  紫砂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紫砂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

  当代大师蒋蓉在壶艺方面的创意更与中国传统花鸟画有着共通之处。她说:“创作作品要吸取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营养,博采众长,赋泥土以生命。如创作“荷花茶具”就是在盛夏时细心观察,采来荷花观察它的形状、筋络、色泽,在模仿中注意观察形与神的关系,强调形似,又需神似。蒋蓉的壶艺创作经验与中国画家到野外、到生活中去写生是何等的相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