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创新之我见

  宜兴紫砂,驰名中外,经过几代紫砂艺人不懈的努力,造就了宜兴特有的紫砂陶艺文化。受紫砂文化的熏陶,许多人纷纷转行学习紫砂壶艺,一方面这更繁荣了紫砂市场,但另一方面也难免鱼龙混杂,导致低档、劣质紫砂茶壶充斥市场。由此,为了振兴紫砂壶艺,更好地揭示紫砂文化的深刻内涵,从初入门者到职业紫砂艺人,乃至省级、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均着眼紫砂壶艺的创新。但对于如何创新,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有见地。出于对紫砂文化的关心和爱好,笔者作为一名堆花艺人,仅以旁观者的身份,也来谈谈对紫砂壶创新的拙见。

  一、创新必须紧扣紫砂的本质特征

  几百年来紫砂陶艺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本质,这是其它艺术门类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笔者认为,当今谈紫砂壶的创新,首先应当紧扣其特征,而绝不能背离其本质。

  首先,创新不能改变紫砂独特的材质。宜兴得天独厚,大自然为宜兴人埋藏了优质的紫泥资源。然近年竟有些许人士,受利益驱动,或以其它近似泥种、或在普通陶土中添加化工色料冒充替代紫砂泥,这实在是对紫砂文化的一种糟蹋。紫砂材质可塑性好,制作时粘合力强,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施展工艺技巧,提供了保证; 干燥收缩率小,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变形率小,生坯强度大,因此造型轮廓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减少了混有黄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气流入壶内的渠道,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所有有创新意识的紫砂艺人,无不在紫砂材质的选择上、配置上、运用上下功夫,创作追求个人风格的作品来。假的终究成不了真的,无论你冒充的紫泥有多逼真,紫砂泥这些特有的优良品质是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的。故而任意改变紫砂独特材质的做法绝不是创新的可取之术。

  其次,创新不能破坏紫砂的基本生产规律。紫砂之所以能够成为宜兴陶文化的代表,是历代紫砂艺人智慧的高度结晶。紫砂器皿的制作,从采泥炼制、造型构思、布局设计、打模成型、到控温烧成,都经过先辈一代代艺人长期探索、实践、制作演进,逐步形成了精妙的工艺,立规而法,使之成为世界陶瓷之林中的佼佼者。所以紫砂创新一旦背离了它的基本制作规律,势必导致粗制滥造、鱼目混珠。

  第三,创新不能游离紫砂陶文化。宜兴紫砂陶之所以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丰厚的文化底蕴。紫砂早在明清两代就广受文人士大夫喜爱,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来,提倡素面素心,清雅宜人,或在壶体上镌刻题铭,切壶、切茶、切景、诗、书、画融于一壶。紫砂素受历代文人墨客之青睐,文人对它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茗壶图录》)且遑论出自高手名家的精妙之作,就单仅一件普通的紫砂器皿,也会因了知名学者、绅士为其题铭、镌刻而身价百倍。因而,看似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其中却凝结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紫砂陶文化的亮点。不讲章法,胡乱涂鸦,哗众取宠,其实毫无文化可言,甚至是对文化的一种背离和侮辱!因此,创新不能脱离文化底蕴,没有文化底蕴的紫砂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紫砂创新之我见

  二、创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

  创新本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文化和艺术,还是经济和社会,包括人类本身,自然界万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创新并非说创就能创新,创新要求创新者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就紫砂壶的创新,笔者认为创新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创新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紫砂壶的制作,看似简单,从熟悉泥性到打泥片、泥条,到打身筒,以及绘制壶的草图,配出基本尺寸,很多初学者稍经师傅点拨,也许很快就能依葫芦画瓢,做出紫砂壶了,但这是根本无法达到创新者素质要求的。真正能够实施创新者,其基本功要求相当扎实,不仅要熟练掌握制壶工艺各工序的关键环节,操作得心应手,严丝合缝,嘴、把、盖等比例要恰如其分,更要求眼精手巧,心领神会,“打身筒”、“镶身筒”技艺技法的掌握运用、熟练程度,衡量出一个艺人的手艺高低。只有将工艺技法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充分表达制作者的创意、构思、主题及思想内涵。除了这些制作上的技术外,还需要制作者具有美学上的基本功,在这些扎实的基本功上的创新才可能有所建树,才能体现壶艺创作的深刻艺术内涵,不会导致作品的浮华与拙劣。

  第二,创新要有很深的文化积淀。紫砂茗壶与诗、书、画、印等艺术相结合,是贯穿于紫砂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是源远流长的紫砂陶与文化艺术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紫砂创作,它首先要求紫砂壶的创作者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眼光,能够真实表达创作意图。而要实现紫砂壶的创新,更要求创新者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诸方面艺术都有涉猎,且具有颇高造诣,大多名艺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尤其在书画方面往往具有极深的功底。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开拓思路,在创作时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融进自身的思想感悟和对艺术的独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个人风格,进而提升作品的文化艺术档次,这才是创新的过程。

  第三,创新要遵循真善美的原则。真善美是一切艺术的不懈追求。具体说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指创新制壶时立意必须扬善弃恶,扬荣弃耻、歌颂光明,展现自然之美。如果立意新颖、高远、深刻,就容易做到构思新巧。多角度思考问题,用辩证眼光看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等,都是立意求新之道。二是指创新者应当立身先立德,真正体现德艺双馨的艺术师风范。搞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追求真善美,只有达到真善美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件有创新价值的作品,必须是自己艺术语言的一种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释放,给人油然而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如果创作者没有坦荡的胸襟,不具备真善美的个人情操,是无法在艺术上有所突破的,也就谈不上创新了。

  创新必须不拘一格展才华。艺术的创新也就是思想观念的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来带动艺术实践的创新,树立起一种锐意创新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艺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出佳作的,除了殚精竭虑搞创作外,还要以开放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吸纳紫砂陶艺以外的文化人、投资者、甚至是普通市民来参与艺术创作的策划与讨论。制壶创新与其他文化艺术门类一样,也讲究灵感、讲究顿悟,只有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创新者的才华。

  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创新的基点是个性,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就算是走在前辈走过的路上,也能独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创新的路子是艺术家自己走出来的。但创新又不是一味求怪猎奇,一味追求怪异、奇诡是表达不了艺术真谛的,只会令人不知所云,反而背离了创新者的设计初衷。只有遵循紫砂壶的制作规律,再赋予题材上的新意,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紫砂文化最根本的特色。创新的题材新意在于挖掘,而并不在意其新旧。往往有一些看似旧的题材,经过创新者的努力发掘,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重现题材的中心思想,或者赋予其新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有了好的创意,加上好的题材,创新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创新纪录并不在乎作品的大小,很有可能以小见大,反而更见功力。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