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宜兴紫砂绞泥的起源

简析宜兴紫砂绞泥的起源
现代大师吕尧臣《绞泥汉方壶》

2012年3月31日,我在南京某书店买到了由中国茶叶博物馆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百壶鉴赏》吴远明捐赠历代紫砂茶具16开精装书,其中第18页曹工化《砂壶之道》 一文中有“曼生壶和玉成窑的文化注入者都是浙江人,这看起来好像是个巧合,其实,我想也是命中注定。今天,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浙江,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全面而成系统的紫砂壶收藏陈列场所吴远明捐赠历代紫砂壶陈列馆将在中国茶叶博物馆落成,中国紫砂文化中心也将随之挂牌。”紫砂制作在宜兴,紫砂文化在浙江”当非虚言”的提法;该书第28、29页提到的明末紫砂绞胎加釉瓜楞罐(如图),口径8.3厘米,底径8.3厘米,高12.5厘米,《罕见的“釉下紫砂绞胎”》注释中:“和这件明末紫砂绞胎加釉瓜楞罐相类似的紫砂绞胎器,完整的只有两件,除这件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藏品外,另一件藏在扬州博物馆,其余均为残件。由此可见此罐实为罕见之物,弥足珍贵”;以及该书第36、37页中提到的清初紫砂绞胎六方茶叶罐(如图),口径2.6厘米,高10.1厘米,《独树一帜的绞胎器》注释中:“从现存实物看,这种陶瓷生产的绞胎新工艺,始于唐,止于清初,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此罐对于紫砂绞胎器具的形成、发展,有着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我对这三段释文中的提法有不同理解,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绞泥(亦称绞胎)工艺始于唐代的中国北方,是中国古陶器中的一朵奇葩。而宜兴紫砂绞泥的起源目前因缺乏足够的证据,人们一般将其定为明末清初。宜兴紫砂绞泥的出现为什么会晚于唐代北方绞泥700、800年之久?明清之际直至现代宜兴紫砂绞泥为什么没有普及?以我这个门外汉猜测,这其中十有八九应是其操作工艺难度较大而使然。但当我就以上问题请教现在的宜兴紫砂专家,获得的解释是真正明清宜兴紫砂绞泥器有记载但基本未见实物,当代宜兴紫砂绞泥制品之所以没能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因人们在操作中控制不当而使紫砂原先浑朴自然的本质遭到破坏而变得花里胡哨,结果并不受市场青睐。宜兴的这位专家的说法与《百壶鉴赏》书中介绍的两只明清紫砂绞胎罐的存在虽有些“出入”,但差距不大,即明清紫砂绞胎器实物非常少见的确是事实。

  明清紫砂绞胎器绝不可能仅如《百壶鉴赏》一书中介绍的这两只绞胎罐那样原始、粗糙、卑微,因为明末清初的中国早已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各种百工手艺如瓷器、丝绸、景泰蓝、乃至紫砂工艺均已达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高度,紫砂高手时大彬、陈鸣远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这只由南京三马堂收藏的明清宜兴紫砂绞泥云山纹方笔筒(如图1-4)高16.5厘米,口径11.5厘米,无款;具四龟足,倭角;紫泥细腻油润如漆,作为云气的米黄色的段泥开片自然如宋官窑瓷开片;手感沉重,包浆肥润,工艺精湛,纹饰生动;全器用绞泥工艺制作,从四壁的横断面观察,多达20余层的深浅两色紫砂,交替重叠,在经1300多度高温煅烧后,因紫泥和段泥收缩率的不同,最终奇妙的形成了麻花状翻卷、凸起的紫色山脊和低凹飞动的白色云气,看了使人有如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卫星发回的云雾笼罩下的地球一样,有一种强大的既使人惊心动魄,又使人美不胜收的心灵震撼和视觉享受。侧光而视,在紫砂上还可见只有明清古瓷器上才会有的五彩缤纷的“蛤蜊光”若隐若现,十分迷人。

  在这些年的大型拍卖会上与这件清初紫砂绞泥云山纹方笔筒同样造型、大小的明清紫檀、沉香木方笔筒时有出现,因材料稀有,工艺精湛,这类笔筒每每都能拍到几十万、上百万的高价。在近3年风起云涌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把紫砂壶拍到几万、几十万是习以为常的事,成交价达几百万、上千万一把的大师制作的紫砂壶在大拍上每场不出现几把,就意味着这场拍卖搞砸了。但是,至少在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件明清紫砂绞泥艺术精品上拍过。南京一位从事博物院工作的老专家看到这件紫砂笔筒后认为这只方型紫砂云气纹笔筒虽然无年号、无款识,但据其造型、艺术风格、及紫砂笔筒上均净幽润的包浆来判定,此只紫砂方型笔筒的制作年代可能是明代晚期,至少在清初。

  可以肯定地讲,这只明清宜兴紫砂云气纹四方笔筒的发现具有三个重大意义:一、明清宜兴紫砂绞泥制品工艺曾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用绞泥工艺制作的云气纹像中国水墨画一样能更生动反映、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能进一步满足文人墨客们“卧游”的精神需求。用绞泥工艺制作的紫砂精品绝对是上流社会和文人墨客们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其与同时代的文人书画、紫檀、黄花梨家具、瓷器等一系列中国手工艺品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手工业兴旺发达的实证。二、如此美丽壮观,气象万千的明清紫砂绞泥工艺制品在2008年两岸故宫( )开展的院藏明清宜兴紫砂胎工艺品联合调查中未见提及,我认为这是由于康雍乾三朝帝王不习惯、不喜欢自然美、含蓄美为主的典型汉文化艺术品的审美习惯使然。他们偏好从西方进口的琳琅彩、景泰蓝等一系列视觉上五彩缤纷、富丽堂皇的满文化宫廷艺术。上行下效,包括宜兴紫砂绞泥艺术精品、紫砂高手制作的紫砂壶在内,自然也不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和体现。三、紫砂绞泥艺术品的制作因费工费时,必然带来价格上的偏高,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的紫砂绞泥器自然也是会被市场逐步冷淡直至抛弃的原因之一。可以想象,素有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芸芸众生们又有几个愿意在酱菜坛、猪油罐上多花费银费呢。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