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器篆刻赏析

紫砂器篆刻赏析

篆刻家石双梁想把紫砂壶器尽量去工艺化,他与优秀的紫砂壶器制作工艺师合作,在后者的壶器上做艺术化而不是工艺化的篆刻,赋予紫砂壶器独一无二的艺术特性,从而更能靠近茶文化本质上的精神属性。

这把西施壶刻以“养心”二字,属于小写意风格。“养”是篆化的隶书字,而“心”字是异型的甲骨文,刀法上有陶刻的质朴。“养”字高拔,而“心”字扁而横出托住了“养”字,两字既是各自独立,同时又浑然一体如同一字。这是典型的石双梁风格,不露涩滞,动感天成。“养”字放而不散,“心”字则拙而方直,中国文人讲究的“外圆内方”寓意其中,形不动则无灵气,心不方则迷性失矩!执西施壶,品清淡茶,养心修性,妙不可言。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穷达,能放形于外圆而守矩于内方,雅与不雅,持壶者其心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艺术篆刻与工艺篆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工艺篆刻千篇一律,而艺术篆刻即使篆刻家本人也难复制,或其根本无心复制。艺术性篆刻加之于工艺性的紫砂壶器,斯为妙品。

“欢喜心”是佛家用语,指的是学佛之人慈悲为怀,禅悟清透,达观乐观,因而心态平和祥和。常生欢喜心是学佛到了一定境界时的身心状态。所以佛家常说“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学佛常生欢喜心”。同时,因为这种欢喜心对外界的感染,常生欢喜心的人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生欢喜心,因而佛家有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而且还有“对佛生欢喜心”、 “让佛生欢喜心”的说法。

石双梁的“生欢喜心”四个字,上下连贯,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同时四个字的分际非常明晰。石双梁篆刻不仅溯源到大小篆,同时也从瓦当和陶刻中汲取艺术因子,集成出新,古朴中透露出新颖。其中,“生”字形同生长着的花木,点活了字相,流透出“生欢喜心”的生气和禅机;“欢”字的脸形及眉眼鼻口拙朴生动,“喜”字另成笑意,都回应着“生”的动态;“心”字则改变了原字本有的流线形状而做了一个方底,向上托住了“生欢喜”三个字;“生欢喜心”四个字相对来说上紧下松,落款紧紧贴着正文而下,从而有所调整,使整个章法布局周全稳重。

石双梁的篆刻“生欢喜心”是直接用刀“写”到紫砂上去的,有酣畅的书写感,喻象生动,清透着佛家的禅趣。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技法高超、章法精妙、寓意丰富的艺术品。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