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紫砂收藏技巧:眼力至上

  几年的紫砂热过后,在目前的市场上,紫砂收藏者和投资者应该怎样沙中捡金、寻找价值洼地呢?

  李长平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专门玩老紫砂(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作品)的。他说,当时大陆喜欢老紫砂的人还比较少,大部分需求都来自台湾。而随着台湾经济增速放缓,台湾的紫砂收藏迅速降温,大陆的老紫砂作品也一度陷入“滞销”的境地。恰好在那时开始收藏的李长平,直觉“遍地是黄金”。在地摊、“鬼市”、文物商店里,他都曾找到心仪的老紫砂。现在他的博物馆中近千件收藏,大多是那个时候收集来的。

  而随着喜爱老紫砂的人越来越多,存世量本就稀少的老紫砂逐渐难觅踪迹。张明强说,在普通的文物市场里,赝品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90%的所谓“老紫砂”都是年代不远的仿品。

老紫砂收藏技巧:眼力至上

  但收藏老紫砂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李长平表示,现在最好的机会还是在拍卖场上。在今年的嘉德春拍中,李长平看好的一件乾隆时期的紫泥黑漆描金方壶,最终以448万元成交。他说,我国紫砂制作工艺的高峰出现在明末清初,现在绝大多数艺人达不到当时的水准。这个紫泥黑漆描金方壶,是当时的宫廷器,其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很高。而在拍卖场里,很多年代不远的紫砂作品如今也能拍出三四百万元的价格。这样看来,这种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内在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在将来有相当的升值潜力。

  动辄上百万元的价格,固然使老紫砂收藏者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但李长平认为,相对于财力,过人的眼光和智慧更重要。如果想买个老紫砂具来喝茶,可以花个几万元买个大“开门”的一眼货,如果想做紫砂投资,就必须提升眼力。

  李长平说,现在最大的宝地其实在最高端,比如陈鸣远、时大彬这类顶级名家的作品。在今年的春拍上,一件仿古鹦鹉杯就让藏家们犯了嘀咕。在他们看来,这件作品确实是老紫砂,做工很漂亮,也有陈鸣远的款识,但即使是行家也不能断定它确实出自陈鸣远本人之手。难就难在这件作品是仿青铜器的,和以前大家见到的“陈鸣远”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大家既怕“打眼”,又怕买了赝品在圈里被传为笑柄,以致犹豫不敢出价。最终,这件作品以起拍价(138万元)成交。而如果这件仿古鹦鹉杯真的是陈鸣远的作品,就是1000万元也不贵。这也说明,如果具备高人一筹的眼力,在拍卖会上还是有“捡漏”的机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