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漏的缘分

喜欢收藏的朋友相聚,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讲述拣漏的故事。讲述者,眉飞色舞,恰似身临其境,甚至干脆就是自己拣了漏。倾听者面带敬仰,眼光里写满了羡慕,心底里滋生出妒嫉,觉得拣漏的主人要是换成自己该有多好!

     拣漏,是慧眼识珠的传奇,是一份意外的惊喜,而这意外之喜的获得,或者靠眼力,或者靠缘分。

     郑家相是上世纪著名的钱币学家。1918年的某一天,他陪泉友选钱,选了一枚崇祯通宝背敕二钱,此钱厚重,铜色金黄,文字深峻,明显带有凿刻痕迹,泉友疑为伪品,他自己花贰元买了下来。其实这是一枚雕母钱,用精铜雕成,为绝稀之品。1922年秋,郑家相回宁波老家,逛城西地摊时,见有行书元丰通宝阔缘厚肉钱一品,较折贰钱微大,细审之下,自忖元丰折二无如此大样,遂以小银圆壹角购之,回家和铁钱比较,证实此钱是一铁母。郑家相钱币鉴别道行高深,即便是小摊上的珍稀之品,也难逃他的一双法眼。

     拣漏还要看与精品有没有缘分。文学家陆文夫、张洁拣得名壶的故事就是证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文夫还信奉“玩物丧志”的信条,虽然也常逛古董店,但在“偶尔为之、有实用价值、不超过一元钱”三项(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基本原则的约束下,并没买过多少古董。一次,他在小摊上看到一把鱼化龙紫砂壶,造型浑厚,紫黑而有光泽,便花八毛钱买了下来。这把壶陪伴他几十年,直到1990年,制壶名家偶尔造访他,才发现是清代制壶名家俞国良的坞灰鱼化龙壶,是难得的传世珍品。张洁得壶的过程也很平淡,她本来是要到天坛买熬中药的罐子,走过一地摊前,见有玉石,便驻足片刻,摊贩趁机向她推销玉石。她发现旁边摆的一把茶壶,眼睛立马一亮。这壶虽然污迹斑斑,布满垢,但壶的造型,却有一种不同凡俗的气质,直觉告诉她,这是件好东西。摊主两壶各要一百元,她先砍价一半,最后以每把六十元成交。回家擦试后查阅资料,才知道是紫砂壶艺一代宗师时大彬所造,为珍稀名品。此壶曾流落于天津、北京的地摊,多少人对它视而不见,若不是张洁一双慧眼,还不知它要在风尘中晃悠多少时日。

     拣漏本身就是一种邂逅。除却陆文夫、张洁偶然的机遇不说,如果是常玩收藏的人,练就一双慧眼绝非等闲功夫,要交学费,要有滚过刀山的疼,要有九蒸九晒、失眼赔本的经历,那滋味比起孙悟空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也好不了多少。然而一旦有了火眼金睛,便可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