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藏品紫砂壶

    紫砂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具。它不仅具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还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用来泡,香味特别醇郁。因此,寸柄之壶,盈掬之杯,往往被人视若珍宝。
  
  江苏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它采用深藏于宜兴山地层中薄薄的一层紫砂泥(号称“泥中泥”)制成。紫砂泥含砂量低,可塑性强,质地优异;砂土中含有较多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烧成后呈双重气孔的分子结构,透气而不渗水,沏茶不失原味。使用越久,越发光润古雅。古人将紫砂壶喻为“珠玉”,留下了“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宜兴之古称)溪兴一丸土”的赞语。苏轼居宜兴时,爱好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为“东坡壶”。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两位造壶大师——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供春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质地薄而坚实,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誉。时大彬多制小壶,点缀于精舍茶几之上,更加符合品茗的美学趣味。明清文人的介入,使紫砂壶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成了完整的艺术品。明清时期,涌现了许多造壶名匠,明代有李仲芳、徐友良等;清代陈鸣远、惠孟臣杨彭年等。清嘉庆年间,江苏溧阳知府陈曼生与杨彭年合制的壶,雅致玲珑,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所争藏。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自然造型、几何造型、筋纹造型和仿古器皿造型等,品种达2000多种。现代的紫砂茶具又有创新,制壶名家首推顾景洲,人称“壶界泰斗”。此外,裴时民、王寅春吴云根、周桂珍、汪云仙等人之作,也蜚声远近。他们的作品,收藏家们也竞相求觅。选择紫砂壶,一般要从年代、泥质、艺术特色等方面考虑。随着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日益风靡,老壶“一壶千金”并不鲜见。紫砂壶的泥质分朱砂、绿泥紫泥等多种。朱砂质地最好,所造出的壶,壶盖轻敲壶把,能发出清脆铿锵的金属碰击声,声音越脆,泥质越纯。

  砂壶的工艺水平,是壶品高下的主要标准。作为艺术品的砂壶,其价值和书画作品相类。大凡高手制的壶,形体悦目,轮廓周正,线条流畅,比例恰当。其做工格外精致。据说,许多名家每三个月只能造出约10把壶。壶面光洁,壶口、壶把、壶嘴处在同一水平上,壶流、壶把成一直线,壶口、壶嘴、壶盖、圈足都宽窄一致,壶盖紧密,对壶吹气,壶盖能轻轻跳动,壶体不见瑕庇,壶嘴断水功能好。达到这种艺术水准的,方称得上壶中上品。
  
  好的紫砂壶卖价高,但伪品也多。20世纪初期,上海古玩商曾聘请制壶高手,精心仿制清代陈鸣远、杨彭年、陈曼生等人的作品,大部分已流到海外。当代制壶名家,也每有冒其名的赝品出现。有些陶器商贩,以新壶着色,或把新壶放入泥浆中沤泡,冒充“古董”、“出土文物”,蒙骗一些外行人。也有的人用无款旧器,冒刻名家之款。收藏者要特别注意辨别真伪。一般说来,明清砂壶选料精细,淘练程序多,胎质相对紧密,份量较重,表面有光泽。现代仿制的壶,则无法做到这些。且现代仿制的壶,多为压模拼合而成,手工制作意味减少,只要留心壶嘴及壶柄下方,往往不难发现有双片拼合的线痕。此外,还可以从款识、印章上辨别。明末清初以来,高档砂壶用印有两方,一为底印,盖在壶底,多为四方姓名章;一为盖印,用在盖内,多为体型小的名号印。当代中档以下砂壶,壶底多用“中国宜兴”四字篆文印。因此,收藏紫砂壶时,须仔细辨伪,才能获得珍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