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 第2页

漫谈掇球形制的变化

4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紫砂茶具在以往的数百年中,一些作品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名作。“掇球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名人名作展厅里,陈列着三件“掇球壶”,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这三件造型有别的“掇球壶”,由紫砂历史上三位名匠所做,代表着...

阅读(1248)评论(0)赞 (0)

紫砂壶细节考究

3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陈夕良 铁砂泥 全手东坡大提梁 金田(闻正荣)铭刻 苏东坡不善饮酒,却喜茶,“我癖良可赎”,也学得一手斗茶的好本领,他曾与著名点茶大师蔡君谟斗过茶。据《江邻几杂志》记载,第一回,蔡君谟用惠山泉,苏茶小劣;第二回,苏轼用竹沥水,遂胜了第二回。 宋代文人喜爱竹茶炉,苏东坡“松风竹炉,...

阅读(1434)评论(0)赞 (0)

紫砂壶的创新

1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紫砂工艺自发端以来,经数百年沧桑变迁,精工锤炼,历代艺人的奇思妙想,精心雕琢,至今已成一支艺术奇葩,自立于工艺美术之林,其深厚的文化涵养将滋润着我们以至永远。 平日有遐,经常拜读各紫砂专家、行家的经典之论,颇受教益,今结合学习心得,并积数十年工作经历和亲持紫砂之感受,就紫砂形制的...

阅读(1851)评论(0)赞 (0)

为茶而生的紫砂壶

2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茶,是万草之英。它内敛的灵性,温和而不张扬的特质,与国人的性情如此的相似;和中华民族奉行的“中庸之道”这般的吻合。国人爱茶,古代的达官贵族在盛大的茶宴中领略茶的魅力;文人雅士在清山流水中,闲情逸致地品味人生、抒怀明志;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而在众多的泡茶...

阅读(1515)评论(0)赞 (3)

阳羡砂壶图考对曼生壶的记录

3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阳羡砂壶图考》是继《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后又一部详细系统载述宜兴紫砂艺术的专著,此书之上卷为文,成书于1937年,由香港百壶山馆出版,它在《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的基础上加以考证、补遗、增添。时间跨度“溯自明代正德初创,迄于清末宣统”。两位作者均是砂壶收藏家,故能...

阅读(1747)评论(0)赞 (0)

天籁壶:紫砂壶与音符的结合

1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不久前,在北京的第十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颁奖会上,一套由宝钢工程师黄进元创意设计的十二平均律紫砂壶“天籁壶”,被评委一致通过,高票荣获2013年中国十大紫砂茗壶称号。原来这套看似普通的紫砂壶,它揭示了一个被绝大部分中国人遗忘的世界第五大发明——音乐的十二平均律。   1997年...

阅读(1233)评论(0)赞 (0)

古墩壶:古风雅韵淳朴美

3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6

陈顺培 古墩壶 宜兴紫砂壶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它以丰富的造型艺术、多样的装饰技法造就了紫砂的繁荣和文化的延伸。其中重要的前提就是设计理念当随时代节拍,设计思想超越常规程式,从而创作出不同形式、美轮美奂的茗壶佳器。“古墩壶"则是借鉴紫砂壶优秀传统造...

阅读(1523)评论(0)赞 (0)

紫砂壶里的书卷气

2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5

吴锡初 小子冶石瓢(刻绘兰草) 小小的壶身上,可诗,可书,可画,可印,可雕塑。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更成为传承与体现茶文化的主体,其中尤以紫砂壶最为闻名。老话讲:“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日复一日的用壶和年复一年的养壶岁月中,人的性情也日渐被艺术的乐趣蕴养的淡定。 紫砂...

阅读(503)评论(0)赞 (0)

紫砂壶的文人化趋势

2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5

刘一飞 段泥合欢 “只画鱼儿不画水,自信此中有波澜” 有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现在回想紫砂壶数百年来,最经典的壶式,能被人广泛记住的,唯曼生十八式,曼生壶能流传百年不衰,很大的原因,归结于陈曼生等文人的篆刻,设计。八十年代后,紫砂壶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鼎盛,直至今天,我越来越觉得,紫砂...

阅读(1332)评论(0)赞 (2)

曼生壶赏析

2

万壶 发布于 2016-01-05

瓦当   曼生壶在我国紫砂工艺史上独树一帜的奇特现象,历经200年沧桑变换,流传至今,早已是凤毛麟角。曼生壶源于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寿,浙江钱塘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后任溧阳县令。   曼生是一位在书画、...

阅读(1212)评论(0)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