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墩壶:古风雅韵淳朴美

古墩壶:古风雅韵淳朴美
陈顺培 古墩壶

宜兴紫砂壶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它以丰富的造型艺术、多样的装饰技法造就了紫砂的繁荣和文化的延伸。其中重要的前提就是设计理念当随时代节拍,设计思想超越常规程式,从而创作出不同形式、美轮美奂的茗壶佳器。“古墩壶"则是借鉴紫砂壶优秀传统造型,重新设计定位,展示古风雅韵纯朴美的一件作品。

1“墩式”的概念及在日用器皿中的运用

从字意上解释,墩指土堆、土墩、沙墩,李白《登金陵谢安墩》诗:“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引申为一种坚实的基础,如门墩、桥墩,也指状如土墩的坐具,如锦墩绣墩。后人广泛地将这一形制应用于日常用品与建筑附件的构成,紫砂器皿的形式也经常采用。

紫砂壶艺术中最直接与直观的是身筒的形态,也称形制。在光货圆器中,壶身通常被设计成圆形、扁圆形、球形、半月形、钵形等,而略扁的圆形又多状似“墩式”,视觉上产生纯朴厚重、大腹大度的美感。这些都与人类社会早期的生活实践有关,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发明的彩陶,就形制而言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实用,然后才是美观。例如碗、盆、钵一类器皿,造型一般比较宽矮,重心低、稳当,使用方便;而储粮食或盛水的壶、罐之类器物,器形硕大,厚实耐用。在众多圆型器皿中,“墩式"也成为了最常见的器皿形式之一而流传后世,在历代陶瓷器的造型艺术中被广泛使用。又如中国古建筑设计中墩是支撑房屋木柱的基石,又称柱石、柱础腹圆而平面开阔。“墩式”壶形在概念上具有传统的文化底蕴和吉祥平安的生活气息,以形状物运用到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中,成为紫砂壶艺术中的重要组成。

明代晚期以来,历代艺人用“墩式”造型的紫砂壶并不少见,他们撇开“墩式”而另取壶名,也许是一种风雅之举,也可能是后人所题。如明代万历年间邵亨裕的“圆珠壶”、明代崇祯年间周季山的“菊钮巨轮壶”、清代道光年间申锡的“平盖莲子壶"等,其壶身造型都带有“墩式”的显著特征,给人以纯朴敦厚的审美愉悦。当今,宜兴紫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造型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百品竞新,“墩式”壶形作为历史传承,至今在圆器中仍然占有一定比重,说明它既向人们展示历史生活的痕迹,又在不断传承中显示演进的活力。

古墩壶:古风雅韵淳朴美
陈顺培 古墩壶

2“古墩壶”的韵味与美感

通常情况下,紫砂壶光器以造型为主导,装饰辅之。“古墩壶”是借鉴以古代房屋建筑设计中柱础基石为形制,在壶的身筒上得到充分体现,在古风中展示雅韵,产生视觉上的纯朴美。

泥料选择:为改变紫砂单一色调和器表的肌理效果,满足造型设计上的需要,古墩壶选配优质紫红泥调砂,使烧成后的茗壶呈栗色,珠粒隐现如香梨表皮,俗称梨皮泥。使泥色与泥质凸显古雅质朴的岁月刻痕,仿佛让人聆听远古的回声和触摸厚重的历史积层。

造型设计:突出墩式腹鼓的气韵,壶身呈标准比例的柱础形,肩面与壶底平面一致,直颈大口,平面压截盖,盖钮为扁圆球形,直流平口,圈形把。整体造型稳重端庄、圆润丰腴,使人联想起“大肚能容天下之物"的佛家箴言,启迪归顺自然的心理,发挥脱逸超然的情怀,达到清灵、淡泊的雅趣而韵高致清。

装饰技法:“古墩壶”是典型的圆器光货如不加任何装饰,只能称之为“素面素心"的素器。为提升艺术效果和审美功能,造型完成后可在壶面分别用泥绘陶刻文字的技法使之锦上添花,增加作品的文学要素。首先,在壶身正面用墨绿泥绘出有浅浮雕风格的.远近大小不同的两座山峦,上有大小古松凌云另有仙鹤铜翔,再就是在壶面左侧陶刻“松下抚琴待鹤归”诗句,虽无抚琴者出现,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却与画面意境相融。所以,画面与文字的合拍充溢着清丽韵致,热情迷恋于各种具体的休闲形式,将飘渺无迹降到能真实感受的生活层面上,将玄趣转化为温馨的快感,呈现出一片古老常青的天空和平明悠放的悠景,其装饰语言在壶上充分得到阐释。

古墩壶:古风雅韵淳朴美
陈顺培 古墩壶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