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

经过了宋、元两代,进入明代后,特别是供春之后,紫砂壶的发展终于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紫砂茗壶的制造在经历了供春时代之后,终于在瓷器主宰了千年之后,在众多种类的具中跃居主导地位。李渔在其《闲情偶记》中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从万历后期开始,紫砂茶壶的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定,紫砂茶壶的制造技艺也走向了成熟。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壶艺家和制壶匠人,仅有作品传世的就不下数十位,在这些壶艺高手中最杰出的要推时大彬和他的两个弟子李仲芳和徐友泉。

时大彬

时大彬,号少山,万历年间人,其父乃是供春之后最具盛名的“茗壶四大家”之一的时朋。

时大彬的主要创作活动集中在万历中后期,他把紫砂壶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使紫砂茗壶深入人心,特别是成为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日常使用和欣赏相结合的案头珍玩。他技艺非常,紫砂壶造型中的“自然形”、“筋纹形”和“几何形”器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涉猎,并且都显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紫砂茶壶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可以说是到了时大彬的时代才真正完善起来。
        时大彬活动的年代,紫砂匠人们已经开始注重人工调和砂料,早先单一的泥料已经开始为各色的泥料和在细砂中混入粗砂的“调砂”所代替,时大彬的作品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调砂”所制成的。吴骞在谈到时大彬制壶时说他“或陶土,或杂砂缸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阳羡名陶录》)可见,时大彬对于泥料的使用是很广泛,又很讲究的。
        在砂壶的款式上,时大彬承袭供春及其父时朋之外,又大大地丰富了紫砂茶壶的式样,有很多后世流传的砂壶款式均是首创于时大彬。
        时大彬的制壶技艺超群,他年轻时喜做大壶,而后经过名士陈继儒(号眉公)等人的点拨,多做小壶。《阳羡名陶录》说他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对他的壶艺和作品极其推崇。时大彬传世之壶中的代表作:
        1、题“天香阁”的调砂提梁壶——这把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壶用泥料为调砂,直径16厘米,壶身浑圆,壶嘴呈六棱形,上小下大,颜色暗栗,盖内刻有“天香阁”,显然是为人订制的,盖内具“大彬”款。此壶古朴端庄,厚重大方,维壶体较大,显然是时大彬早期的作品。
        2、凤首袱印壶——此壶为已故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所收藏。壶呈紫黑色,泥用调砂,正和“银砂闪点……珠粒隐隐,更自夺目”之形容。壶身为一包印的包袱,壶流弯曲作凤首状,把为龙首,壶身、壶流、壶把,生动异常,大见制作者超凡的功力和想象力,是自然形器的杰作。

时大彬

3、扁壶——这把高仅6.3厘米,直径14.1厘米的扁形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壶呈深紫色,调砂,题款为“源远堂”。这把壶胎壁极薄,造型和谐,线条流畅,很见功力。

时大彬

4、僧帽壶——此壶仿明宣德窑所出之宝石红僧帽壶之样式,但在形式上又有所发展创新。此壶为已故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所藏。壶身呈六角形,壶盖周围为五瓣莲花,状如僧帽,第六瓣莲花的位置为壶之流,颜色暗栗,有古铁之色。

时大彬

        5、三足圆壶——1987年出土于江苏无锡甘露乡,现藏于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此壶呈暗红色,砂质较细,造型古朴,颇有古青铜祭器之风。壶把下端之壶身上有“大彬”二字的楷书款识,字迹工整遒劲。该幕主为华师伊,是南京翰林学士华察之孙,系名门公卿之家,可见时大彬的作品在当时确是文人雅士之爱物。
        6、线豆壶——此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造型细腻精巧,可以看出作者把握成型工艺的谙熟,泥色温润,砂质细腻,壶高6.4厘米,直径仅为10.3厘米,显然是在受到陈眉公等人的影响而改变风格后的作品。
        7、鼎足盖圆壶——此壶于1987年出土于福建漳浦明万历年间工、户部侍郎卢维桢之墓,有墓志为证。壶色较浅,盖仿古鼎之底,顶三足,壶底有楷书“时大彬制”四字款识,有古风,流、把搭配周正,整只壶端庄稳重。
        8、玉兰花壶——此壶是自然形的代表作,整把壶呈一朵倒扣的玉兰花形,色呈紫红,砂质较细,等分的花瓣和花蒂分别构成壶身和壶底。

时大彬

9、紫砂胎红雕漆执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壶以紫砂为胎。采用漆器制作工艺,可谓别具一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