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手工壶

漫谈手工壶     

前些天一友人来访,闲聊间拿出两把紫砂壶说是一小有名气的民间紫砂老艺人所制,让我给看看,我看了一眼说:“不错。”然后继续给友人倒茶。友人听我说他的壶好,很是高兴,让我给认真评评壶怎么个好法。我说人家老艺人送你的壶当然要说好嘛!至于哪里好——找了半天,除了泥料及烧成尚可外,确实找不出好讲的,友人急了,大着嗓门对我说:别看这壶歪歪扭扭的,它可是一把全手工壶啊!
        全手工的,有时候可以是一种措词了!
        近来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有关于手工壶模子壶的议论,发现有明显误导或被误导的成分,有时候也忍不住一字半句地解释一下,但一些已经形成的误区我们业内人士还是有必要做一些合理引导。  
        所谓全手工壶,一般意义应理解为完全用传统工具及传统成型方法来制作完成的紫砂壶

漫谈手工壶

        过去做紫砂壶通常是家传或讲师承的,与其他手艺人如木匠等一样,进师门后开始先打一段时间杂,其后师父再开始一样一样地教,如学做木匠则师父可能先教着做个板凳然后木箱。柜子一样样来,到学会做八仙桌了,就满师可以混饭吃了;学做紫砂壶一般先帮师父捶捶泥,洗洗泥浆布,一段时间后开始学打泥片,学拍身筒,学搓嘴把,做盖子,捻滴子,师父觉得差不多时,才开始将传统的几个老样子一个个地开始教:石瓢,仿鼓,掇球,合欢,寿星,洋桶……比较不聪明的徒弟,师父会帮着定好壶体各部位的尺寸,围片,口片,底片,再帮着做好工具,如线梗,芘子,然后就日复一日的做着一个或几个样式的壶,也无所谓好坏,可能是三把壶换升米,也可能五把壶换升米,每天作个十把二十把换个三五升米养家,年复一年也许一辈子就做几个甚至就做一个式样的壶——尽管做了一辈子“全手工”壶,但他只有过程,没有注重结果,所以他的壶就始终只值一升米;比较聪明的徒弟会把师父传授的技法烂熟于心,然后会认真揣摩师父及前人的作品,从中找出不足,力求自己能做出更完美的作品,与他不聪明的师兄弟相比,他们做壶的过程也许完全一样,但结果却完全不同,他的壶可能从一升米到一斗米,一担米直至寸土寸金!我说这些并不是要说过程方法完全不重要,只值一升米钱,但这种过程方法确实一升米可以做到,也就是说方法过程在一件成功作品的价值中只占较小部分,真正决定这件作品价值的是最终的整体效果,是作者的艺术思维,艺术修养,艺术追求以及艺术品质的综合体现!

漫谈手工壶

冯桂林合桃壶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