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创作

紫砂艺术创作
顾景舟鹧鸪提梁

中国乃陶瓷大国,有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宜兴陶都古镇乃秀色风景的人间胜地。这方水土养育着一代代陶都子民,更因孕育着七八千年的陶文化而源远流长。紫砂文化是历代紫砂艺人承传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以一把把紫砂壶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宜兴紫砂陶艺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蓬勃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已日臻完美和丰富。紫砂泥是我们宜兴的特产,是大自然赐予宜兴的宝贵财富,发展至今,用紫砂泥制作的器物,从单纯的生活用品,发展到一般手工艺品,再发展到艺术品。我从事紫砂陶艺工作已有多年,通过对紫砂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我认为要把普通紫砂泥土作成一件好的艺术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和掌握紫砂泥的材质及基本生产规律

紫砂泥的最大优点是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烧成和干燥收缩小。这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良好的工艺条件。形制如意,多复杂的东西都可以做,经过反复制作和特有处理可产生其他陶瓷所没有的视觉和触觉效果。紫砂丰富的肌理色泽和无拘无束的表达性能,使得我们在造型创作上可以展开创造性思维。一件成功的作品,必须做到极富神气,壶体与嘴、把、纽比例恰当,组合协调,口盖准缝严密,使用时端提舒适顺手,注茗流畅,止水利索,使使用者在使用时产生一种快感进而引发美感。其大小比例、厚薄轻重均恰到好处,造型端庄,精密度无毫发之差。     紫砂器皿的制作,从采泥炼制、造型构思、布局设计、打模成型,到控温烧成,都是经过先辈一代代艺人长期探索、实践、制作演进,逐步形成精妙的工艺,立规而法,使之成为世界陶瓷之林中的佼佼者。因此我们在制作中必须要遵循其规律,一旦背离势必导致粗制滥造、鱼目混珠。

紫砂艺术创作
朱可心紫泥碗灯壶

二、尊重传统与创作相结合

尊重传统首先要进入传统,需要更多的冷静和理智来重温和认识那些传统的经典样式,使自己“内外皆修”,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思考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发展关系,搞清楚自己作为一个紫砂人的历史责任和行为规则。同时又要懂得如何选择传统,传统是一份“营养大餐”,但如果囫囵吞枣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优秀的紫砂人应懂得如何汲取“营养”。如顾景舟大师有许多造型是仿古之作,但这种仿古行内人一眼可以看出顾景舟自己的风格。其次又要走出传统,这就好比读书一样,进的去还要出的来。进去是为了汲取,出来是为了创作。掌握紫砂传统中的一些经典造型、一些基本精神、一些本质思考,却能跳出传统,使传统为我所用。

最后我们必须有创新,这与传统并不矛盾,今日的创新就是明日的传统,时代要求创新,但创新又不只是求新求异,创新其中又包括了对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和适应措施,对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的选择和利用,对造型形式美的认识、理解和创造,在传统基础上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气质,使其成为一种区别于古人的创新。  在紫砂历史上,赵梁、元畅、时鹏都是名家,但三家都没有独创,只是习供春以来的制器,没有什么更多的变化。而时大彬,早期多仿供春壶。后多与文人交往,改制小壶,风格为之一变,却也建立了一种自身的风格,影响较大。

紫砂艺术创作
陈夕良全手东坡大提梁

三、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与其他文化艺术相结合

紫砂艺术作为艺术种类之一,即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必须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才能在艺术宝库长盛不衰。因此要创作一件好的艺术品,必须个人要具备综合的艺术气质。要求我们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刻、雕塑等艺术领域都要全面发展。同时与其他艺术家及文人相结合也是目前紫砂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宜兴紫砂陶瓷之所以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丰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明清,就有很多文人士大夫直接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提倡素面素心,清雅宜人,或在壶体上镌刻题名,切壶,切茶,切景,诗、书、画融于一壶,就单仅一件普通器皿,也会因为知名学者、绅士为其题名、镌刻而身价百倍。不讲章法,胡乱涂鸦、哗众取宠,其实毫无文化可言,因此没有文化底蕴的紫砂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紫砂艺术创作
谈跃伟谈氏掇球壶

四、创作中要遵循真善美的原则

真善美是一切艺术的不懈追求。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创新制壶时立意必须扬善弃恶,扬荣弃耻,歌颂光明,展现自然之美。二是指作者应当立身先立德,真正体现德艺双馨的艺术风范。搞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追求真善美,达到真善美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件好的作品,必须是艺术语言的一种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释放,给人油然而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如果创作者没有坦荡的胸襟,不具备真善美的个人情操,是无法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更谈不上创新了。

紫砂艺术创作
葛岳纯寿桃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