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与近代紫砂壶艺术

       到了清代紫砂茗壶的制作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品种增多,造型丰富多彩,仿古形、花果形,几何形,壶式繁多,泥料配色也更丰富,朱泥、紫色仍为主体,还有白泥、乌泥黄泥、梨皮泥、松花泥等多种色泽。制壶技艺、装饰手法都有新的创造和发明。这时期的艺人,有在雕塑及款式方面取得独特成就的陈鸣远,有善仿古式并以竹刀代笔镌刻壶铭书画的陈曼生;有以精巧取胜的杨彭年、杨凤年兄妹;有以浑朴见长的邵大亨、黄玉麟诸名家。他们毕智穷工,技艺辉煌,传世作品都美妙绝伦。这些名家巧匠的艺术品,在清代已极为珍贵,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珍同拱璧,贵为珠玉。
        自清代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为止,是紫砂茗壶造型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装饰风格也发展到顶峰。制壶名家辈出,代有精品,壶形月异,不仅作为每年贡品进献朝廷,还运销海外。
        这时期的紫砂壶艺术,以陈鸣远为代表。陈鸣远是继时大彬后最伟大的宜兴陶人。他继承了明代的余风,并且开创了清代壶艺的新风貌。在这段时期,紫砂茗壶的造型开始有了改变,就是筋纹器型与自然形体相溶合,而后再被自然形体所取代。紫砂茗壶的装饰手法空前多样,除了继承明代的镌刻壶铭书法以牙,还有泥绘、加彩、浮雕、堆泥、印贴簇花、粉彩、珐琅彩、炉均釉、搅泥、镂空、包漆、包锡、镶玉、磨光等多种工艺手法,因器思变。特别是泥绘及彩釉装饰有着极高的成就。自清初以降,制壶艺人的名款常以图章形式留于壶底及壶盖内,也有择刻诗词并留年款的。
        清代眦砂茗壶的制作,一方面由于工艺日益清进,制品日趋完善,一方面紫砂茗壶的装饰,采用浮雕、印花、贴花、加釉加彩等工艺,日趋华丽,适应宫廷皇室的奢华风尚。因此,紫砂茗壶也被宫廷看重,最终成为贡品。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壶的造型丰富多样,传统的几何形圆器继续得到发展,方器非常流行,筋纹器仍普遍制作。此外,由于写生技巧成熟,仿生的自然形体造型蓬勃兴起,留下了许多状物形精致入微的精品佳作,开创了一代宜兴紫砂秀丽、工雅的壶艺风格。
        嘉庆、道光年间,紫砂茗壶的制作由于文人士大夫的直接参与和提倡,在造型与装饰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浓厚的文人趣味,壶艺风格为之一变,一扫乾隆时注重艳丽妍巧的风气,式样转趋典雅古朴,盛行刻画装饰,书法、绘画、篆刻成为主要装饰手段,与之相适应,茗壶造型也变为以几何型为主,壶体光洁,线面简练,扩大了壶体的装饰面积,更宜于书、画、铭文、篆刻的表现,使紫砂茗壶的书卷气、金石味更浓烈,造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人参与制壶,是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壶艺突出的时代特征。虽则前代已有,但唯此时期独盛,而且成为紫砂壶艺的主流,给予壶艺发展以极大的推进。首创者为嘉庆时文士溧阳知县陈曼生,后继者有瞿应绍、邓奎、朱坚、乔重禧等一批文人。这类紫砂茗壶的壶底部、壶盖内、壶身上常留下定制者、制作者及刻书画铭文装饰者的名款。
        曼生壶对紫砂壶艺术化的贡献大致有三点:第一,创作了一批具有文学意义的壶铭,提高了紫砂茗壶的文化价值;第二,把篆刻用于紫砂茗壶装饰,使茗壶成为成熟的艺术品,增添紫砂茗壶的艺术价值;第三,设计创新了一批新壶式,使几何形壶式获得突出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紫砂茗壶的造型艺术。
        自鸦片战争开始,历史步入近代。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式样,仍承袭前代曼生壶式及简单的花货造型,但注重壶上的陶刻装饰,逐渐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陶刻艺人队伍,迎合了当时流行的复古收藏之风。壶形简大方,陶刻画面有秦汉瓦当、汉泉及西周彝器铭文的拓本,经常出现在紫砂壶上。《芥子园画谱》、《金石索》等书籍都是紫砂刻陶艺人的参考资料。清末海上画派名画家任伯年的花鸟画也广为引用。一面刻有山水、花鸟、古钱、瓦当等纹饰,另一面则刻上两三行诗名。诗文多由《唐诗三百首》及《千家诗》中节选出,书法则正楷、行草、古隶、篆书俱全。壶底为商家店号印记,壶上接诗名后署雕刻纹饰者名号,盖内则为制壶艺人的印记。
        民国二十一年(1932),是紫砂工艺特盛的一年。但从紫砂茗壶的品质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壶,多为大型日用陶壶,如寿星壶、洋桶壶、盘底壶、龙蛋壶及茶坊酒肆所用的贡壶毓。制作工艺稍精的仅为竹段、梅桩、柿子、木瓜等壶。较有名望的紫砂艺人则徘徊在仿古、掇球传炉等壶式。但其陶刻刀法却十分精湛,书画装饰别有一格。
        紫砂茗壶因为是江苏省的名优特产品,所以颇受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清末宣统年间,阳羡陶艺公司出品的大柿壶等茗壶参加了南洋劝业会,并获”皇帝奏奖”。民国四年(1915)利用陶业公司技师程寿珍制作的掇 球壶、仿古壶在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头等奖。民国十五年(1926)宜兴紫砂各式陶刻茶肯参加美国费城万国艺术博览会展出并荣获金质奖章。民国十九年(1930)宜兴紫砂茗又在比利时的”列日国际博览会”荣获银质奖章;并在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歌博览会(1932)、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1935)获得优秀奖状和金质奖章,为中国陶瓷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紫砂艺术蕴育着又一代紫砂名艺人,他们是: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范鼎甫、江案卿、范福奎、汪宝根、冯桂林等制壶名家。同时亦产生邵云儒、陈少亭、任淦庭等陶刻名家。近代的制壶名家是以程寿珍、冯桂林为代表,他们承上启下,把紫砂壶的艺术不断推向前进。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