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主流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探想

 时下一股玩赏紫砂壶的热潮正在国内悄悄掀起,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富足使人们具备了享受各种爱好的条件;二是文化兴起让紫砂与人们的接触变得较为频繁和广泛,这使得紫砂壶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面貌而有了今天的空前发展。
  紫砂壶被人接受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喜欢;有的是为了收藏;有的是单纯用来泡茶;还有些是好奇或是受身边爱壶者的影响;更有几方面兼顾的。这其中以爱喝茶又喜欢壶,顺便带带内投资收藏意识的居多,也就是这群爱好者使得现今紫砂市场变得如此兴旺。
  如今的紫砂已进入到了一个百家争鸣、争奇斗法的时代,但众多的艺术形式 和表现方法,以及艺人自我价值的差异,使很多刚喜欢上紫砂壶的爱好者无法适从。这是由于这些爱好者对紫砂知识了解较少,对紫砂的主观认识薄弱所造成的。要解决这种状况,就需要让这些爱好者详细、真实并深入地理解紫砂,但要了解她,首先要知道她的主流概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紫砂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但那只是考古意义上的紫砂,直到明朝嘉靖年才有供春偷艺金沙寺的传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紫砂的萌芽期。
  紫砂真正的发展壮大是从明朝中期到清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里,从 的器具中可以看出各个方面的发展:从制壶者的数量的逐渐增多,到泥料质地的精度变化,泥色也由单一变为丰富。此外还有表现形式的范围扩大。那时紫砂表现的类型已发展到圆、方、筋纹、花器、装饰有贴花、镂空、雕塑、嵌泥、泥绘、彩绘等。这为紫砂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紫砂的表现类型绝大多数也是依托这一基础上的。当时的紫砂业已经形成了种类繁多,各种风格并存的局面,并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现今人们印象较深的如“陈鸣远”、“惠孟臣”等。陈鸣远制工精细,题材和类型广泛,壶有方、圆、花器,还有杯、碗、盘、花瓶及文房四宝等众多杂玩。惠孟臣早期制大壶,后改制精巧实用小壶,这样的改变应是受当时玩者影响。由上述几点,可以看出当时紫砂不光是供人赏玩的摆设,而且已进入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同时社会的需求也对紫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较大的推动作用。
  紫砂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也可以说是与当时的主流文化意识相违背的。因在满汉不同族的抵触情绪下,皇朝对民众的思想言行管治很严,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人们要隐藏内心真实的情感。即便流露几分还得遮遮掩掩,所以当时艺术上追求的是一种迷离徜恍的超脱世界,文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格调,建筑师和家具木雕也是以表面烦琐华丽为主调,人们的内心厌倦了这种流于外表的腐化,渴望有真实质朴的东西。此时紫砂宛如一股清流带着泥土的气息,玉石的质感,艺人的质朴醇厚,自然坦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大大满足了人们长久的渴望。她像是可交心的朋友,若与之诉说便与你交流;若将她长久闲搁她便孤冷晦暗;若授予她香茗与体温,她便还你明润与温柔。就在这种情况下,紫砂被人广泛而热情地接受了。但这也对紫砂的整体感官有了更高的要求,外形的气度超凡、意境深远、泥色明朗、质地润泽,抚摩壶体,有触玉之感,持壶手感舒适,方便实用,这就是紫砂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及实用功能。此后紫砂大多把这几方面作为表现宗旨,但这并不以为着泯灭艺人的个人风格和对美的自我理解和向往。最好的例子便是清代的邵大亨和现代的顾景舟,他们的作品气质脱俗超凡,肌理匀称和谐,刚劲藏于内,柔润施于表,让人看了有想要亲近的感觉。同时又能见到大亨的孤傲和景舟的浪漫婉约。他们的共同优点,便是艺品的亲和力,这也是紫砂主流文化的中心概念。

责任编辑:roy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