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炉壶名作赏析(一)

在紫砂壶器件中,传炉集制作工艺高超、文化蕴涵浓厚于一身。是极富观赏、把玩的紫砂器件,是最具代表中国紫砂文化殿堂级的少数的经典款之一。传炉壶的造型属于紫砂光货类,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

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制壶赏壶到了极致就是看其气度,观其神韵。至于细节的处理到显得不过尔尔,传炉壶的特点正是如此。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配上四乳鼎足,更显张力。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似方似圆的式度,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传统成型手法多采用镶身筒,当今也有部分艺人采用拍身筒成型,一般来说,方形的壶比较难做,所谓十圆不换一方。壶形方圆之间的转换过渡的壶形“四方传炉壶”,这种传统壶型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也是属于公认的高难度的器型之一,一般的工手不敢轻易为之,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

传炉壶的名字由来,已无从考究,但可能性有二。首先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与丹术,医道颇有心得。至麻姑神功泉(江西抚州南城)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留恋泉石之间,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麻姑泉酿酒又称寿酒,洪祖以其水炼丹求寿成仙,而人寿之极致又称茶寿。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真乃切情,切意。其次,古时还有“金殿传胪(炉)”一说,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于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宫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不过我们从平常的眼光和角度来看,传炉壶的身筒加上四足,看起来倒是有点像青铜器型的味道,壶身的下半部也有香炉的影子。一把署有朴斋款的民国传炉壶,其壶身上刻有隶书:“传炉”二字;侧边刻有行楷:“唐白香山诗,上方茶赐出传炉”字句;底款印有“扑斋”;盖款印有大篆“鸿溪”二字,这也许是目前有据可查最早一把叫传炉的紫砂壶。

传炉壶赏析一

裴石民 三足传炉壶 盖印:『石民』

圆腹壶身饱满丰腴,妙在顺其弧度向下延伸出三只尖尖的圆足,自然而然毫不牵强如同一体。而所形成的虚空间并带来稳而挺括的效果。对应于此,流嘴、钮尖、圈把的飞背三点则横向地带动视线,开展壶的气势。

传炉壶赏析一

民国 李宝珍 四方传炉壶

底印:『李宝珍制』 壶身款:『风生七碗 壬午春利永刻』

传炉壶是李宝珍代表作之一,为受聘于利永公司所作,端庄之中,别有饱满气概。

传炉壶赏析一

民国 李宝珍 四方传炉壶 高:13cm

底款:『李宝珍制』篆书方印,盖钤:『宝珍』小印

题识:『长寿嘉福,壬申夏日家慈严六旬双庆。高敬纶、湖、秋敬赠』

此器胎质温润,为典型清末民初之微泛青色之段泥。四方传炉壶为清末创新品种,此壶式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圆相济,挺匀有力,是传炉壶中的佳作。壶身一面刻以竹枝数条清雅宁静,一面镌刻『长寿嘉福,壬申夏日家慈严六旬双庆。高敬纶、湖、秋敬赠』。1932年夏天高镜秋、镜湖、镜纶三子女为父写六十双寿特定制敬赠之器孝心可表,年款俱全,值得珍藏。

传炉壶赏析一

此壶泥色泛白,是以宜兴人称为本山绿泥的材料制成。其工艺精良,稳重大方,壶身刻款一面署:『铁画轩制』,一面署:『莲生』,盖内留款篆文方印『云根』二字。此壶由名家制作,名师陶刻,名店经营,名人收藏,不失为一件宝物。 四方传炉壶 吴云根 通高:11.3厘米 此壶为沙志明所收藏。

传炉壶赏析一

俞国良 传炉壶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