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鸣紫砂作品里的文化底蕴

吴鸣紫砂作品里的文化底蕴
瓜田系列之种瓜得鱼

在中国著名陶都江苏宜兴,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吴鸣显得很「另类」,圈外人说他是紫砂人,圈内人称他为文化人。当地近十万制陶艺人中,吴鸣具备的大学本科学历和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是较少有的。吴鸣的作品《庄子 子非鱼》、《包融天地》、《风雨同舟》、《奥运2008体操》、《人生四态》、《山中方一日》、《盼》等,既有历史的余韵,又有今日的繁华,融进了书画、诗文、陶艺、彩陶、青铜等,表达出作者心灵对事物的感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紫砂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紫砂语言表达内心感受

今年四十九岁的吴鸣,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紫砂厂学做陶,次年便被厂里送到陶校深造。在陶校,他对美术、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心想着要把美术与跟美术有关的东西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陶校学习结束以后,厂里又送他去学陶刻。此后的五年间,吴鸣在雕刻坊里每天临帖习画。他在临帖上花了很多时间,兴趣来了,一临就是一整天,兴致弱一点的时候,他就干活,完成生产任务。吴鸣说,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酷爱与领悟使其陶刻技艺摆脱了工艺性,融入纯粹的书法艺术,作品自然漫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一九八三年,吴鸣考入无锡城市职业学院的美术装潢专业,接受了系统的专业美术学习。当时,他的书画作品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但大学毕业后,吴鸣却选择了陶艺。他说,自幼生长在丁山,一边读书一边看陶玩泥巴,与陶器已经融在一起,有着与生俱来不可替代的情感,陶艺文化和状态已经渗入了他的血液。

紫砂语言的独特与丰富也令吴鸣难以割舍。他认为,存在于有着老庄传统、谈禅讲佛、饮茶风尚的中国,存在于人文荟萃的江南鱼米之乡的紫砂泥,有着平和淡泊、“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君子雅风。紫砂特殊细腻的镶接成型手法,约定俗成的创作审美,造型的丰富多样,工具恰到妙处的使用及材质肌理的充分表达,耐看耐玩,值得亲近的品格,无不配合东方文化底蕴。所以,吴鸣选择了以紫砂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吴鸣紫砂作品里的文化底蕴

谦谦君子壶

泥土展现中国哲学思想

吴鸣尝试以简洁的语言去表达人文意趣,力求含蓄但非含而不露。他说,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感而发”。那团质朴的泥土,在吴鸣的手上,既积淀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又演绎出了全新的生命。用假托壶型的手法,简蓄抽象的造型语汇,去揭示先哲们的博大哲思,成为吴鸣的“独门武器”。一组《庄子子非鱼》系列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吴鸣解释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与人理解事物的基点不同,会得出不尽相同的思维审美结果。作品正是表述了这种意象丰富的思维。

饱满的椭圆壶身与壶嘴、壶把浑然一体,光光圆圆的盖与壶体分而不离,和谐统一,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泥色呈青灰,质为调砂。表面凿刻后浅色颗粒微露,充分显现了砂质特点。通体流畅的刻纹似山川气流,孕育生机。

该作品体现了作者蕴藏深刻思想的内涵和表现艺术的驾驭能力,获「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陶瓷金奖。

吴鸣紫砂作品里的文化底蕴

庄子·子非鱼

《秘戏图考》演绎性文化

近年,吴鸣创作了《秘戏图考》系列紫砂壶,从感性和理性两大层面考验观者的视觉神经和心理神经。

以人体敏感部位为素材进行写实式再创作的紫砂陶艺作品时有所见,但“尺度”、“火候”很难把握,稍稍“失度”,极易流于庸俗。在吴鸣的作品创作中,塑造出有象征意味的符号,充满新鲜感、神秘感。在创作此系列作品中,吴鸣彻底抛弃作为「壶」的实用性,使之成为唯美的纯艺术品,充分发掘形象的审美多样性,增加审美宽度。吴鸣作品的无穷魅力,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精通多种艺术形式,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含量,看上去那么自然、和谐。

吴鸣紫砂作品里的文化底蕴

秘戏图考壶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