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温酒斩华雄 温酒器到底啥样

清代紫砂六方加彩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天下英雄围攻董卓,却被对方大将华雄连斩三员大将。愁眉不展之际,关羽主动请缨,曹操特为他热一杯“壮胆酒”,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片刻间,关羽提着华雄头颅归来,举杯饮酒时,酒还是温热的。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酒,缘何需要温热?温酒的器物啥模样?昨日,本报联合西安市文物局举办的第五期鉴宝活动,在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举行。藏友孔先生带来的一套民国时期的温酒器物,让鉴宝现场的人们不由追想起古人的饮酒习惯。

民国时期温酒器 酒杯盖子都在

藏品 这件温酒器造型精美,保存完好。呈圆筒形,有一二十厘米高,上面有个盖子密封,难得的是酒杯尚在。

收藏故事 孔先生说,这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爷爷和父亲当年也曾用它来温酒喝。将热水倒进温酒器内,酒杯放进去再盖上盖子,等酒温了再饮用。

专家点评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过,后来历朝历代均有,种类和材质也多种多样,有金银材质的,有瓷的。在《红楼梦》中,也不乏温酒的描写,温酒具也见证了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温酒喝起来更加绵甜可口,也能够起到保健作用。

孔先生的温酒器物属于民国时期,为浅绛山水桃纽温酒器。温酒器上绘有淡淡的山水,看起来赏心悦目,适合自斟自饮。所谓“浅绛”,是晚清至民国初 流行的一种低温彩釉,风格淡雅脱俗,看起来朦朦胧胧,很受士大夫阶层与文人雅客的青睐。很多清末民初的温酒器都看不到酒杯了,而这件温酒器酒杯还在,比较 难得。

大型观音菩萨像保存完好

藏品 大型观音菩萨像,高50厘米左右,通体洁白。观音菩萨面容慈祥肃穆,看起来和蔼可亲,造工精细流畅,观音身上还有“何朝宗”的名字。

收藏故事 闫先生说,这是父亲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外地购买的,一直在家里珍藏着。

专家点评何朝宗为明代著名的瓷塑家,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他的瓷塑作品吸收了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 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其制作的观音像传神精美,但传世之作并不多。闫先生的观音像做工十分讲究,但不是何朝宗所制。因为何朝宗的“朝”字有硬 伤,“朝”字一边的“月”字写成了“日”字,“月”字古代有写成“舟”的,但没有写成“日”字边的。但该藏品也是件不错的宝贝,属民国时期的东西。

“娃娃枕”原来号脉用

藏品 这件瓷质的娃娃枕洁白发亮,造型为一可爱的娃娃在侧卧,头大身长腿短,尺寸并不大,有三四十厘米长。

收藏故事 董先生说,他们家世代为医,清朝时,祖上开过药房,还办过武馆,这件娃娃枕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比我80多岁老母亲的年龄还大”。

专家点评这个娃娃枕尺寸较小,是古人号脉用的脉枕,从造型上看属于仿宋,但其年代应该属于清末民初,也是一件不错的藏品。古人用的枕头有石枕、 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等,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娃娃枕也是瓷枕中最为丰富的一类,寄托了人们多子多福的心愿。古时,每到酷暑难耐之时,人们都 会使用瓷枕,它清凉沁肤、爽身怡神,颇受人们喜爱。

本报记者 周艳涛 卢红曼

紫砂六方加彩壶烧制难度大

藏品该紫砂壶为古人喝茶的茶壶,呈六方形,壶身上有小花朵,壶底有“廉慎堂印”四个字,专家称之为紫砂六方加彩壶。

藏友故事藏友王先生说,这件紫砂壶已传了好几代人,最初是老伴的外婆的嫁妆。老伴的妈妈结婚时,外婆传给了她妈妈做嫁妆。等到老伴和他结婚时,老伴的妈妈又送给了他们。现在,他和女儿住在一起,以后也打算传给女儿。

专家点评该紫砂壶为清代嘉庆时的东西,做工精细,颇具美感,在制作上难度颇大。工匠们先把六块制作好后,拼在一起烧制,先用高温将紫砂壶烧制好,之后用低温釉料彩绘,再放入小炉中作二次烧制,形成彩釉紫砂壶。

本期参与鉴定专家

尹夏清 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陈根远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杜 文 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郑 怡 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

付海翔 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部长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