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紫砂大师:李昌鸿

儒雅紫砂大师:李昌鸿

“文人壶”独树一帜

纵观紫砂历史,代代相承,代代相异,相承即传承,相异即出新,无不凸显出丰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创意精神。紫砂传统造型千变万化,李昌鸿大师强调自己在构思与理念上的独到之处,他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继承和创新之路。

宜兴紫砂壶具,以“竹”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很多,但都仅限于“竹”的外貌。李昌鸿长期思忖:能否设计出一套既能反映“竹”的外形,又能承载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茶具?1974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完整的竹简《孙膑兵法》,震惊了世界考古界。他深受启发,以“竹简”为题材, 和妻子沈邃华共同创作了一套《竹简茶具》。壶四周施以五片竹简,中间结上一根丝绫编绳,盖、嘴、把、钮均以似有若无的竹节成型。壶身刻《孙膑兵法》“擒庞涓”片段, 诲人切勿嫉才妒能,提点世人在携手共进人生的道路上,和气团结,与人为善,事业才会发达。

随后,李昌鸿以唐诗、宋词、元曲、明画、清说为理念设计了一套“五朝文化组壶”,充分展示了紫砂兼容并蓄的博大气度。他借青铜造型,以红山文化的玉鱼、玉龙为壶嘴和壶把,以鉴良渚文化的玉琮为壶镝,以金文、甲骨文、篆书的诗词为装饰设计了一把《青玉四方壶》。

文化传承孜孜不倦

所有“文人流派”的弟子继承的精髓,是把文化放入工艺美术作品中,讲究作品的文化韵味。对于紫砂壶艺文化的理论研究,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李昌鸿并不是想做被记住的“工匠”,而是要把自己的制作方式方法、紫砂理论知识以及积集的智慧留给后人。为此,这位古稀老者把自己毕生研究汇集成一本《宜兴紫砂工艺手册》,把紫砂艺术的理论知识记录下来传留后人。

儒雅的紫砂大师

李昌鸿大师与人交往,谦虚平和,从不“摆谱”,且坦诚相见,和气待人,处处使人感到他受人尊重的大师品德和大度儒雅的学者风范。他工作之余喜欢习字作画,钻研紫砂理论,培育新人,传授技艺。“如约二、三知已,据座品茗,氤氲茶香,揣摹壶艺,论古谈今,别有一番情趣。”转眼间,54载光阴过去,从其走过的平凡岁月足迹中,人们看到了这位令人钦佩的艺术家的成就和受人尊敬的艺术品德。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