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的汪寅仙

超越自我的汪寅仙

江苏宜兴丁蜀镇。僻静的小巷。一阵门铃声过后,前来开门的是满头银发的汪寅仙夫妇。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红木桌椅分列四周,几案上陈列着紫砂茶具、青铜器、观赏奇石,墙壁上悬挂着书画条屏和汪大师制作的紫砂茶具精品照片……汪寅仙的爱人姚先生忙着为大家斟茶,紫砂壶、白瓷杯、阳羡红茶。与汪寅仙相对而坐,听她谈自己的从艺经历,谈那些与紫砂陶艺相关的人和事。
        出生世家,难忘师恩
        1943年6月,汪寅仙出生于宜兴丁蜀镇一个陶艺世家,她的太婆、爷爷、奶奶和父亲都是当地制陶高手。受家庭影响,汪寅仙从小就喜爱上了紫砂陶艺。1956年,汪寅仙小学毕业,恰逢宜兴紫砂厂招收学员,经过简单考试,她与其他30名学员一道成为了紫砂厂的学徒工。学徒从捶泥开始,学会基本的打片子、打泥条后,才能学做壶身,而后是学做壶嘴、壶把……每一道工序老师都要检验,验收合格后才能够转下一道工序的学习。30个学员分成两个班,她那个班的老师——也是她的启蒙师傅叫吴云根。学徒3年,除了吴云根外,朱可心、裴石民、蒋蓉都曾做过汪寅仙的师傅,每一个师傅都给汪寅仙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超越自我的汪寅仙

汪寅仙 弯把梅桩壶

她说,自己进厂那年,吴云根师傅已经64岁了,对待他们这些学员就像慈父一般和蔼可亲,但在教学上对学员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汪寅仙在班上年龄最小,被师傅称为“老巴子”,深得师傅的喜爱。吴师傅是“光货”高手,在布置作业时也主要是光货,但汪寅仙却喜欢用泥料在作业上做一瓣花朵、几片竹叶等自己喜爱的东西,这让师傅非常开心。某一天,吴师傅把汪寅仙带到了他的师兄弟朱可心身边,说“老巴子”喜欢做“花货”,你教教她吧。朱可心可是做“花货”的大师啊!
        让汪寅仙一生受益、终身难忘的是跟随朱可心师傅仿制“项圣思桃杯”。“项圣思桃杯”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杯“高7厘米,口径10.5厘米,色呈赭红,泥质温润细腻。形制剖桃之半为杯体,构思巧绝,造型完美,又以苍劲的桃枝作把手,桃叶桃实作三小足,整个杯体上塑大小老嫩桃叶十四片,均以立体造型,生态各异,婀娜之姿,叶脉清晰,技艺卓绝,在古今壶艺中叹为观止”。作者项圣思约为明末清初之人,其生平已无从考证。1959年11月,宜兴紫砂厂从南京博物院借来“项圣思桃杯”,由汪寅仙协助朱可心师傅仿制。汪寅仙说,仿制桃杯最难的地方是14片桃叶。先将14片叶子做好后再一片片贴上去,但贴上去后,叶子的叶脉走向就发生变化,往往就缺少原作那样自然活泼的生机和姿态。失败了,从头再来,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经过4个多月的攻关,“项圣思桃杯”终于仿制成功。仿制该杯的过程,对于汪寅仙来说,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对前辈的造型研究,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对于今后的设计制作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丰富营养。更重要的是,在跟随师傅们学艺过程中,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执著勤奋、认真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汪寅仙等弟子。

超越自我的汪寅仙

汪寅仙 仙桃提梁壶

独辟蹊径,超越自我
        1973年,汪寅仙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室,专门从事紫砂造型设计,与朱可心、顾景舟、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等大师一起进行研究设计,其间还参加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训班进修近一年,这对于汪寅仙的美术理论修养和陶艺设计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出自汪寅仙之手的紫砂陶艺不仅有光货、花货、方货、筋纹器,而且还涉猎文房用具、酒具、瓶罐等,在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上,更是囊括了松、竹、梅、柏、桃、瓜果等系列,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对于一个从事手工技艺的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技术层面,而是能不能否定自我,突破自我。否定自我就是求变,突破自我就是超越。汪寅仙从艺以来制作过无数的紫砂壶,其代表作也是数不胜数,但要说起她的作品对紫砂壶艺所产生的影响,就不能不说她的“曲壶”和“神鸟出林壶”。这两把壶完全突破了传统紫砂壶的造型特点,更多地吸收了现代雕塑造型艺术的精髓,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曲壶”是汪寅仙于1988年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的作品,该作品的造型受蜗牛形象的启发,大跨度的提梁线条与壶嘴连成一体,自然和谐,浑如天成,端量此壶,会给人内心沉静、安然从容的感受。“神鸟出林壶”是一只抽象的鸟的造型。壶嘴似鸟头,提梁则是双翅飞腾的勾连,一片逆风而起的羽毛构成了壶盖上的把手,动静相宜,生动活泼。这两把壶是汪寅仙否定自我,从而实现艺术超越的证明,得到许多专家、美术评论家的高度称赞,也是后学者学习、研究的典范。

超越自我的汪寅仙

汪寅仙 古簧幽罄壶

回报社会,热心传承
        汪寅仙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她却表示,个人取得的成绩其实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感恩之心,无论是工作期间还是退休之后,汪寅仙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她将“曲壶”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将“神鸟出林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斑竹提梁壶”捐赠给南京博物院,“松竹梅壶”捐赠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如此捐出的壶有近百把。
        宜兴紫砂厂以及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室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前辈们无私传帮带的优良作风一直让汪寅仙怀念,而她也是以这样的传统对待她的弟子和热心紫砂陶艺的后学者,将自己的技艺以及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她说,紫砂壶是有灵性、有生命的,它能折射出作者的心胸、气度、才思、情怀,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壶。

超越自我的汪寅仙

汪寅仙 神鸟出林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