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装饰的由来

紫砂装饰的由来

吕尧臣 海之恋

宜兴紫砂壶装饰手法的由来: 
        我国有众多类别的工艺制作品,它们的创造制作都讲求“美”,而其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紫砂陶艺,无论其造型还是装饰,长期来不断开拓发展,创造更新更美的器皿,供各阶层人士享用收藏。紫砂陶艺有今日之兴盛,是和古陶器的生产及历代制陶艺人 辛勤劳作分不开的,是离不开历史源泉的。
        关于紫砂陶艺造型起源,人们已有众多论述,而对紫砂装饰起源,似未有人论说。紫砂陶艺装饰发展至今,已有光素器装饰、筋纹器装饰、陶刻装饰等多种装饰表现手法,追溯其起源,也是源远流长,其起源应该是在能够制陶的新石器时代。紫砂陶艺的装饰和造型,是同步发展的。有陶器造型,就有陶器装饰,而其后逐步发展为紫砂陶艺,不断出现兴盛繁荣的时期,装饰与造型,也是相辅相成亦步亦趋的。

紫砂装饰的由来

鲍志强 五代诗韵留香壶

考古发掘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能制陶,制作的盆、壶、罐上已摹拟植物形态,仿生捏塑纹饰,从发掘的残留陶片上留有的指纹可推断,当时的制陶人将湿泥通过双手捏制纹饰,这些陶片充分显示了原始捏塑装饰手工艺术的表现手法。古以有捏塑,现在紫砂陶艺仍一脉相承传,有捏塑装饰手法。当然现今的捏塑技艺是远非古人可比了。对紫,郭沫若先生也早就指出:雷纹者,余意盖脱脂于指纹,古者陶器以手制,其上多印有指纹,其后仿制之而成雷纹也。
        考古表明,陶器上的刻画纹先于拍印纹。拍印纹能使陶坯体结构紧密牢固,同时又在坯体上留下美丽的纹饰。陶工们将各种形象的几何交叉线条刻在制坯工具上,经操作拍打,使坯体留下纹饰,这是印纹陶的装饰手法,也就是江南一带早年出现的印纹陶装饰艺术。
        最早的陶刻文字,也是陶艺装饰与造型同步的一例证,在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陶俑及陶制品上,都有标明作坊的陶刻,有记录陶工名字的陶文,有的还刻有皇帝的诏文。当今紫砂陶艺装饰,不是仍有镌刻字画这一装饰手法吗?

紫砂装饰的由来

谢曼伦 佛手桩壶

现代紫砂陶艺有陶刻装饰、集诗词、绘画、书法、金石镌刻为一体,也就是可以从古紫砂陶艺装饰中找到它的根。古陶器在造型美的同时,也重视了刻文装饰,将造型特点和装饰处理手法相结合,使之相得益彰,增加美感。制陶人在所制陶坯上刻下作者姓名,或者镌刻所需陈述的铭文。从现收藏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的紫砂第一件作品——供春壶看,在此壶把梢壶身处也有小篆“供春”铭文。再有,时大彬、陈鸣远等古制壶大师的传器,也都有体现造型装饰效果的铭刻,将制作年款及题刻词句刻于前,后再署作者姓名。在史籍及紫砂名家传器中,证实古人重视紫砂刻文装饰效果的例子是很多的。
        陶工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制陶造型和装饰经验,制作陶艺技艺的提高,使产品日臻完美,产量日益增多,这当然与当时社会饮茶风尚盛行,为满足上层权贵和文人雅士的饮茶需求是分不开的。由于紫砂壶工艺和性能的特殊性,使它深受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赞赏,因而就有人情不自禁地写下赞颂的诗句。例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就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句。
        更由于文人雅士由于对紫砂壶赞赏喜爱而发展到与制壶人交往,又进一步参与而合作制壶(如陈曼生刻字、杨彭年制壶),更推进了紫砂壶装饰与造型的发展。

紫砂装饰的由来

汪寅仙 小佛手壶

赞 (2)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