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百和丹砂百炼陶。紫砂陶是宜兴特产的一种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成型,然后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中浇成。紫砂陶的生产,从陶土做坯到产品烧成,要经过炼泥、制坯、雕刻、烧炼等工序,其中以制坯成型为主要工艺过程。

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紫砂泥料炼制过程

炼泥 宜兴出产的陶土,按其颜色、产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东山甲泥、涧众甲泥、西山嫩泥、屺山泥、蜀山泥、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和紫砂泥等,甲泥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种页岩(未经风化),也叫石骨。嫩泥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粘土。性质有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各种陶器根据大小、厚薄、曲直之异,用泥也各有区别。白泥、黄泥、绿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其它各种陶土均需混合使用,方能获得良好的窑业性能。其配合量随制品的种类、性质和形状大小而异。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紫砂泥,颜色紫红,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很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和它同类的还有大红泥、乌泥、白泥、本山绿泥和墨绿泥。这些陶土深藏于岩石层下,杂于夹泥之中,因而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出矿时呈岩石质块状,经过摊场风化,成为豆状颗粒,再经研磨,通过每平方厘米四百个孔眼的罗绢钢丝筛筛下粉末,加百分之十五的水拌成“生泥块。”生泥块再经过多次捶打,使泥料压缩粘韧,就成了可以用来制坯的紫砂泥。

紫砂泥里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化学成分。

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制坯过程

制坯  紫砂陶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由于紫砂泥对温度、湿度非常敏感,在缺乏经验的人手里,三把两捏,不是涣散,就是硬化,掌握捏制的分寸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制坯的工具,在明代还极简单。金沙寺老和尚制壶只用一把竹刀,所谓“削竹为刃,刳山土为之”。以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造,到了清初,制壶工具即增加到数十种,主要有椎、碓、鑐、钗、以及圭形、笏形、贝形、月形和蝎形等工具。现代制坯工具又增加了搭子、拍子、转盘、直尺、规车、螃皮刀、明针等;而制造工具的原料也有竹、木、角、石和金属等等。各种各样的工具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制坯成型时,首先要把捶炼粘熟的紫砂泥料再捶成泥片,然后再根据作品的大小,切成各种规格,顺序操作。如做茶壶,先做成壶身,按上底口,然后现接上壶颈、壶嘴、壶攀、壶盖的子等附件,俟坯件阴干后,再进行浮雕装饰或贴画加工。整个操作,均以手工进行。其中装饰事先寻找素材和选择泥料,色彩的配合,也要经过作者的周密思考,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景物。

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按其造型分类,大体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俗称光货)、自然形体造型(俗称花货)和筋囊器造型三类。“光货”的造型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圆器要求“圆、稳、匀、正”,方器要求线面挺,轮廓分明。“花货”的造型是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从自然形态(如松竹梅)变化来的造型。筋囊器造型要求线条纹理清晰,制作精致,口盖准缝紧密。但是它们的成型过程基本相同。评价一套紫砂茶人的标准,应该首先考虑它们的实用价值,例如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攀的便于执握,壶盖的周圆全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其次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再次还要考虑整套茶具的协调。只有具备了这些标准,使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的结合,才能算是一套完美的茶具。

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刘一飞生坯雕刻

雕刻 紫砂陶以其本色特性著称。在紫砂茶壶、花盆、瓶鼎上雕刻真、草、隶、篆、魏碑、汉瓦、古金石索、钟鼎铭文等各体书法,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紫砂陶特有的装饰工艺。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着字画雕刻。每刻一笔,施了两刀,中间剩余泥块,用刀口刮平,使其凹面平光。这就是所谓“双人正刀法”。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刻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做到结构相称,刀法分明。雕刻用刀法,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刻画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笔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迹外传神的格调。精细的作品,用斜刀刻法,能刻出挺秀的精神;普通品种则用平刀刻法,在陶坯上直接下刀,不先作画,这就是所谓“单入侧刀法”,俗称“空刀法”,以刀代笔。清刻用刀大都要不脱秀气,因为清刻就是不加工染色,画面书法粗的部分,刀法要深,细的部分,则应浅刻,挺秀的线条用刀,要刻得圆润而灵秀。如刻石头、竹梗之类的作品,有疏有密,衬点要分得出春夏秋冬。

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朱泥烧制前后对比

烧炼 紫砂陶坯完全干燥后,需用匣钵装套入窑烧炼。窑炉在古代均为龙窑。龙窑是我国古代陶业工人的创造,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龙,用砖砌成山坡斜丰焰式筒形的穹状隧道,长约七十米,顶端高约十二米,在龙窑穹状脊上的两旁,每距一点三米开着放燃料的小洞(俗称鳞眼洞)约五十多件,呈抛物线形,内部用土砖砌成,成拱形。它以松柴为燃料,热量高,火焰长,灰粉碎屑少,一般生产周期为四天左右。白天,它吐着翻滚的浓烟,飘浮在万里长空;入夜,龙窑全身从鳞眼里喷出的火焰,有如千万朵红花,构成一幅壮丽的图景。真是白昼浓烟飞万里,黑夜红火烧半天。现在烧龙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普遍使用新式的倒焰窑和隧道窑,发煤、柴油为燃料,成品质量更比松柴为燃料的好,生产周期只需几小时。一窑火,燃烧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陶坯的颜色也不断变化,四里度时暗红色,六百度时鲜红色,八百度时桃红色,一千度时樱桃红,一千二百度时浅黄色,一千四百度时白色,直到一千六百度呈无烟无焰的耀眼白色。这一些,全凭烧窑工人的熟练技巧,靠目光观察,根据火焰的温度和坯件的变化而增减燃料和空气流量,缩短或延长烧炼时间,使产品合乎规格。窑火要烧到一千度上下,陶器才能烧成,所谓“千度成陶”。紫砂陶浇成所需的窑火温度地摄氏一千度到一千二百五十度之间。这种窑火很难掌握,“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

紫砂陶的工艺过程
尹月华 段泥 荷叶青蛙壶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