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线条设计在紫砂壶制作中的作用

文 蒋彦

试论线条设计在紫砂壶制作中的作用
万壶 研高 蒋小彦 草原情深

我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和重要载体,紫砂陶器自北宋末期至明代中期,随着人们饮茶方式的变化,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了作为街头巷尾百姓生活劳作的休闲品,更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雅玩之宠物,彰显其文化特性及艺术特性,作为封建上流社会备受青睐之茶具,其承启和传播迅速带有文人现象,使其制作生产具有中国水墨画及书法的印痕。使其由民间工艺、地域文化的实用品变成有文化艺术价值的艺术品。这其中于美学概念及延伸是分不开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紫砂壶制作中的线条,极其具有绘画元素。

紫砂制作讲究造型,线条是造型的表现手段之一。线条美是构成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在紫砂上,在任何一种艺术上,线条都不可替代,同时在中国古代画技中“十八描”、“吴带当风”、“春蚕吐丝”等都是关于线条的总结。为人倾倒之敦化壁画“飞天”其迷人魅力也蕴藏于流畅的线条中,而这些手法在紫砂壶的设计中不管是光壶、花壶、圆壶、方壶均有深刻的体现,其中最直接吸收绘画手法要以花壶为主,花壶又称“塑器”。《树瘿壶》便是明代供春仿银杏树的树干制作壶身,可谓“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最完整的造型。清代陈鸣远也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南瓜壶”、“包袱壶”等均以其精湛的技艺运用了各种线条,使作品生动自然、和谐统一。现代的花货巨匠朱可心“云龙壶”、“竹节鼎”,蒋蓉大师的“荷花壶”都可谓形神皆备,意韵深远,这其中各种线条运用均淋漓尽致,既生动地表现了作品的外部特征,又体现了作品的内在气质,达到了形神合一的高度统一。

试论线条设计在紫砂壶制作中的作用
万壶 研高 蒋小彦 江南晨梦

当然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线条的运用是丰富多样的。线条有直、垂、圆、曲、斜、粗、细多种多样,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及表达。水平线条给人以扩展延伸之意,垂直线条有沉重博大之感,圆线有外柔内劲之美,曲线有灵动之意,粗线刚劲有力,细线织柔温秀。笔者设计“葵花宝典”,采用粗线、圆线相结合,同时与泥质相和谐,制造其特有的霸气,营造其器宇不凡的特性。“楚楚动人”中运用圆线与细线结合,将江南吴越风情,传于壶身,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味。所以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线条的运用。发过著名哲学家萨特曾讲述:“存在即是被感知”,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离开对象谈线条,如果一件作品,只有形状上的线条,那只能是一只器皿,而与艺术品无关。

归根结底,紫砂作品中的线条美的产生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也不是闭门造车。一件好的作品,能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其线条之美来源于哪儿呢?可以肯定回答: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发掘生活之美,同时与传统与时代相交融,才能创造出丰富的线条和谐之美。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生活习惯的改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改革开放十年的变迁,均促使我们制作方式的改变,在推陈出新中寻找艺术的灵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线条,这样才会创作出赋有时代烙印的作品,才会使线条美的运用更生动、更有魅力,才会产生旷世之作品,推动紫砂之繁荣健康发展。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以,同时而变的线条,是塑造紫砂艺术的内涵,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紫砂人为紫砂的发展所应该努力的方向和贡献。这样才能体现出当代紫砂人的精神。

试论线条设计在紫砂壶制作中的作用
万壶 研高 蒋小彦 盈然壶

 

蒋小彦,又名蒋彦,2010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进厂,先后跟随七大老艺人之王寅春老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学习传统造型艺术。 

三次进中央工艺学术学院陶瓷系学习造型设计,作品风格简洁、质朴,古风俨然,崇尚展现陶的朴素、率真的本质。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评比奖项,深受海内外壶艺爱好者青睐,并被众多博物馆收藏。

获奖经历:

《葵花宝典》获全国陶瓷评比三等奖;

《四方抽角》获江苏省陶瓷设计评比二等奖;

《西施浣沙》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金沙宝鼎》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二等奖;

《中华至尊》获江苏省陶艺评比二等奖;

《聚宝》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知足常乐》被南京博物馆收藏并获2004海峡两岸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特等奖;

《楚汉雄风》于1992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无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圈竹》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试论线条设计在紫砂壶制作中的作用
万壶 研高 蒋小彦 秋水汉韵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