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赛英:心在壶中,壶在心上

人总是在寻求内心的对白,紫砂人总是在诉求艺术的灵感,紫砂壶总是在表现创作者思想的感悟。周赛英同样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壶艺价值。

人如一,壶入火中生。几年前,寓居紫砂工艺一厂附近,常走动其间,蠡河水、古南街、显圣禅寺,似乎江南丁蜀小中见雅,雅中透着灵秀。恰如我从桥边经过,一盏灯亮,透入心境;原以为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偶尔熬夜制陶,一日、三日、六日、九日••••••此去经年,她依旧那样敲打着一把紫砂泥;又像我初来时问的那句“您还在加班做壶啊”,三五载后回答我的依然是那句“客户等着要,要做好这把壶啊”,这就是初识的紫英阁周赛英,也是我亦师亦友交往至今的长辈!我想一样的问答,不变的是手中的泥巴,守望着却是不一样的窑火壶影。求壶者不一,做壶人却如一的坚守,太多浮华的文字都不能修饰的真挚;过多“文化的沾染”,不如我们拿在手中落款“周赛英制”的壶更真实!

指尖砂,心手合一。一把紫砂壶,投资人看到的是“贵”、藏壶者收到的是“珍”、茶人泡出的是“真”、文人求得的是“趣”、做壶人却悟出“道”。一把泥,一张泥凳,三三两两的工具,牵出来的是“心”,不管“相由心生”,还是“万千气象”,在周赛英的心中“壶”已成型,在指尖琢砂成器,塑泥成壶,才是真的“壶”中的“心”,“心”上的“壶”。尽管每次与周赛英语言交流甚少,少到只有一个字,少到只有一个眼神,那她手指间抟掇的壶就是最好的语言,那藏在心上的“紫砂不语,神韵千言”自有其妙。她把心思放在壶上,其他一切杂念就只是浮云,她把虔心的“念”,化作指尖的砂,是有合掌冥思的诚,更作虔心的功!

如果一把壶是任何一位紫砂人的必修课,我想这样的必修课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顺利结业亦或成宗师之说,尽管都在追求一种艺术的境界,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功德圆满!常常在与紫砂界的前辈或同行交流中,都会说“器”、“技”、“道”,似乎在这样玄之又玄的文化艺术氛围中紫砂文化、紫砂艺术渲染太多。回到本源紫砂壶就是一件器具,辅之茶道、辅之文化与艺术的思想,加之个人骨子里的想象,“紫砂壶”就被推到了手工艺品的“高峰”。无论高峰亦或低谷,有的人虔心做壶不只是守望“紫玉金砂”的“养家糊口”之本,也并非一朝被冠以“大师”的称呼,而是在原本朴拙的茗壶之中,寻求一种人生的归宿与生活的乐趣,与其说是在做壶不如说是在修心。

我想,在我的见闻及拜访的紫砂人中,紫英阁周赛英算得上一位“修心”的“守望者”。无论是因为师公顾景舟(一代紫砂壶艺泰斗)艺术境界的影响,还是处于师傅吴亚平(景舟传人)耳提面命的技艺传承,亦或自己真实内心世界对紫砂文化艺术、技法的坚守与领悟,“壶会说话”!我想这句话是紫砂界的行话,也是任何外来求壶者耳熟能详的观点,同样在周赛英的壶艺及作品中表达着一样的紫砂情怀,却又不一样的紫砂“壶道”。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