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款式(六)——清代·紫砂壶

陈鸣远名远,号鹤峰、石霞山人、壶隐,具体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明末或南明时期,主要创作活动集中在康熙年间,是清代最负盛名的紫砂壶艺家,享有“清代第一大家”之称。

 

陈鸣远在紫砂陶器的创作上,擅长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

作品的款识中铭刻、署款、用印的都有,他还是目前可考的在紫砂壶盖内加盖小印的第一位作者。陈鸣远的作品传世较多,但其中也夹杂着大量的赝品,今天有明确定论的真品有:

1、南瓜壶——此壶高10.7厘米,直径11.8厘米,口径3.3厘米,壶身铭刻着“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十二个字,旁有陈鸣远小印一方。

 

陈鸣远以往的瓜棱壶还属较抽象的筋纹形,而这把南瓜壶仿照南瓜维妙维肖,是自然仿真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2、中六方壶——此壶高8厘米,直径11.8厘米,口沿、盖沿呈方形,壶身、嘴、把均呈六边形,敦厚沉稳,极具大家风范。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3、南瓜水滴——这件作品与南瓜壶如出一辙,效仿自然之物,生动逼真,构思灵巧,身筒上铭刻着“瓜绵绵,于万斯年”八个字,并有“陈”、“鸣远”两方小印。此物为已故著名画家唐云先生所藏。

4、束柴三友壶——这是陈鸣远作品中最具匠心的一件。此壶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当是陈鸣远创作盛年的作品,通高13.5厘米,横宽17.5厘米。

 

壶身为仿自然型,由松枝、竹干和梅桩组成,拦腰用藤柴紧束。壶盖隐藏在枝干上端的横切面。壶嘴、壶柄由梅桩曲成。最为相映成趣的是壶身还盘踞着两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极富生态,从而提高了壶的艺术感染力。壶底铭刻:“清风撩坚骨,遥途识冰心。”落款“鸣远”。

5、梅桩壶——此壶师法自然,苍劲有力,孤傲不俗,是清代陶塑艺术发展的印证,制壶、陶塑、浮雕,多种技法融为一体,使人叹为观止。可惜此壶早年流失海外,现为美国西雅图艺术馆所收藏。

6、包袱壶——此壶制于1708年,壶为青色,呈一只包袱形状,做工细腻,甚至连包袱的布料的纺织的纹路也做得维妙维肖,别无二致。壶高9.7厘米,底款为“两腋习习清风生鸣远”九个字。

7、莲型银配壶——通高8厘米,清代、陈鸣远制,壶身呈莲蓬形,鼓腹下部渐收敛。壶身四周饰八片宽体莲瓣。壶嘴短,饰荷叶纹。壶盖面上以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钮四周,钮和莲子均能活动。壶盖和壶口结合紧密。

 

壶肩部装有一藕节形的银配。在壶身一莲瓣上刻有“资尔清德烦暑成涤君于友之以永朝夕”铭文,并列有陈鸣远名款及二篆书印“陈”、“鸣远”。现藏于苏州文物商店。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