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紫砂壶 吃水不忘打井人

井栏紫砂壶 吃水不忘打井人

 

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从下而上垒成,用来保护井壁使其不塌陷,而凸出地表的则是井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能见到了,但是它的“资历”却是贯穿了历史的前后,有句俗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正是对它的真实写照。而井栏紫砂壶更是把这种历史感传承了下来。

时光飞逝至十九世纪初,清嘉庆初年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由于毗邻宜兴,又非常喜好紫砂壶,设计出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这些朴实、富有文化内涵的紫砂壶,重视外器的设计,其中有款很经典的“井栏”壶,估计是受茶圣陆羽井水沏茶优于河水的启发设计,至今200多年过去了,这把圆润中透出古朴“笨拙”韵味,把玩在手又非常舒适的“井栏壶”,它点出了茶与水的关系,品茗在手更显示了茶文化之道,所以宜兴历代工艺师都喜欢仿制这款壶,而玩壶的玩家和收藏家也更喜欢这款“井栏壶”,当做收藏品来把玩。

其实茶圣陆羽早在1300年前,完成了世界上首部论述植茶,摘茶,沏茶以及茶文化的巨作《茶经》。而浙江长兴与江苏的宜兴,因盛产茶叶在唐时已闻名天下。陆羽之所以能写成《茶经》,其中江南人品茶的礼仪,等级以及对茶道的推广,为茶圣起了很大的奠基作用。所以陆羽在宜兴感慨地说: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由于江南的富庶,所以当地人早在唐代对沏茶的水就很讲究,陆羽总结以江心水为上,泉水、井水为中,河水次之。井栏紫砂壶因为宜兴的工艺而更胜于其他地方发挥茶的特性,受到人们喜爱,在政治舞台上也有它的身影。

于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为纪念成立10周年特地回到上海,召开纪念论坛会。会议组织者特地挑选“井栏壶”作为纪念礼品。上海书法家吴其中先生书就“高朋满座”四字(如上图),文字虽不多,却道出了中国茶道的核心“和”。政治家品茶,思考的是和平治天下,商人喝茶要的是和气生财,而家人喝茶则盼家和万事兴。今年5月底“上合组织”成员云集申城,品茗论道,确是高朋满座,朋友遍天下。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喝水不能忘了“挖井人”。
来源: 紫砂艺苑

赞 (0)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