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紫砂壶,破损是难免的

  玩壶,磕磕碰碰,破损是家常便饭,几年前就发过很感慨的《破损壶》附下:

  正值岁末,发这个专门谈谈破损问题的帖子,也是预示着岁岁平安的好兆头吧!

  没想到,玩了这么多年壶还会摔壶。

玩紫砂壶,破损是难免的

  就在公元2005年11月19日傍晚,电视播《鉴宝》。光盯着看何大爷那件宫廷女眷氅衣,没将手中的壶放熨帖,那壶耍了脾气,从托到海、到茶几、到地板,随着她连滚带翻,我以点头法同步计数,三级跳,啪!这是我摔的第四只壶,填补了整六年摔壶的空白。

  茶壶与生俱来是泡茶用的,长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次出场都要置茶、沏水、清渣,碰了、磕了、摔了的几率太大。古壶多残,配盖、镶嘴、缠把,看得触目惊心的。也有伤嘴边、蹾底沿、破内墙的,无伤大雅又不影响使用,拍卖行称之为“微残”,连毛病都不能叫。

  “养壶如养虎”。有位壶商别出心裁地开办了代客养壶,居然盘活了不景气的店堂。壶友赵先生把养“花”的灵石壶拿来,求我挽救,两个月后我还他一个清丽滋润的“通灵宝玉”。惊喜之余,他“贿赂”我一筒台湾原装冻顶。但是大师级的壶我说什么也不敢应承,有个闪失可就砸锅卖铁了。

  玩壶是高消费,更是高风险。有人不用不养,自鸣得意地讲不会破损。其实壶不养不活,其中的乐趣他永远体会不到。摔壶只是结果,而摔壶的成因,却是因人、因壶、因时、因事而异的。需要注意的是:夏天汗手防滑;冬天衣袖防挂;壶多别乱放;人多别显摆……甚至我把妻儿都训练了“背手看壶”的习惯。

  摔了四只壶,本钱好在不大,种类却很齐全。通过报废壶的破损处,察看砂料、做工、火温,支离破碎的标本更能探究紫砂筋骨中的DNA。残而不废的壶,再用起来无牵无挂,尽显岁月沧桑。这四只破损壶又何尝不是阶梯,提升了我的眼光呢?藏壶向善,残壶有爱。宜兴几位工艺师了解我的嗜好,引为知己,辗转托人捎来做坏的生坯壶和烧坏的窑裂壶。

  知近壶友一磕坏壶就先通报我。有位老兄曾以每晚一个电话的准确频率倾诉,直到一个星期后,他自己诉净了才打住;另一位老伯摔了随身十多年的壶,那本想留做家产的。之后他从壶友视线中消失了整三个月,再回来人瘦了一圈儿……他们玩儿得太大,玩儿得太累,真要作为投资,不是闹着玩的。看来他们每出一只破损壶都要派出一位心理医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