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世家和风格流派

  除了耳提面命的师授徒承的技艺薪传之外,紫砂陶艺还形成了风格流派。

  在紫砂壶艺中,历来就有光货、花货、筋瓤货等器型表现手法,它们的成型手法在身筒制作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工艺之处,在装饰手法上却大不相同,所形成的美学趣味也不同,各个从业艺人除了随师傅所接受的工艺影响外,还会根据自身文化修养、审美喜好和技艺手段,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以时大彬为例,“初自仿供春得手”,日后有所变化,他的光货制作,在清代邵大亨手里达到了极致,“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而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却是从仿邵大亨人手:“我仿制大亨作品的第一件就是掇壶,作于1936年……经仿制邵大亨的作品,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由此可见时大彬一邵大亨一顾景舟的壶艺流派,而顾景舟的制壶技艺目前为更多的徒弟们所承继、发扬,徐汉棠、周桂珍、高海庚、李昌鸿、沈巨华都是这一流派的杰出壶艺人物。

紫砂壶世家和风格流派

  时大彬的徒弟徐友泉仿古尊彝诸器,文献记载他“毕智穷工,移人心目”的作品样式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这种造型取向,到清初更多地为陈鸣远所继承。

  陈鸣远把青铜器型如双卮、鼎、爵、觚等变化为文房雅玩,在这个造型基础上,他创造了像生作品,并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形体入壶,使花货壶崛起而成为紫砂茶壶的重要形制。民国时期著名艺人蒋彦亭,走的是陈鸣远一路,仿制临摹飞禽走兽、虫鱼花草形状,擅制水盂、水滴、文房用具、杂玩等项;同时期的陈光明也擅此道,善作玩具和果品,如核桃、菱角、栗、柿、橘子、灵芝等,细巧玲珑,色形逼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七“老艺人”之一的裴石民先生,摹仿陈鸣远的作品甚多,精工细作,几可乱真,有“陈鸣远第二”之称,作品除壶外,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盆、假山、花果、蚕等,均有所创,形态各异,风格多样。当代已故工艺美术大g币蒋蓉,跟随伯父蒋彦亭学艺,发扬了陈鸣远注重生活的创造精神,在像生果品和花货茶壶的创作上蔚成大家;当代花货大家朱可心专事花货创作,以梅、竹等形象入壶,留下了丰富的造型积累,而他的徒弟汪寅仙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名闻中外的花货大师,在朱可心和汪寅仙的身上可以看到陈鸣远的艺术渊源。

  民间工艺的一大传承特色,就是长辈带晚辈,父母传子女,这种情况在紫砂业更为典型,因为过去紫砂从业者大多是“耕且陶焉”的生产方式,做紫砂是农闲时的劳作,是副业生产,传帮带比较方便,也更易见经济利益。但农家的业余生产,往往也形不成大的气候,形成不了特色;

  紫砂做坯技艺在有的人家也能代代相传,但没有社会影响,甚至有的还讳言从事这种手工生产,也就大多湮没无闻。只有专业其事,把紫砂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人家才会在上面倾尽全力,形成规模,形成家族特点,进一步在社会上形成品牌。

紫砂壶世家和风格流派

  如今,在宜兴丁蜀镇最有影响的是徐门紫砂世家,其家族从事紫砂行业已有100多年,可追溯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徐秀棠的祖父徐锦森,绵延至今已有五代。 徐锦森从清道光年间就开始从事紫砂制作,在蜀山南街开设商号“福康”,专营紫砂产品。两个儿子徐祖安和徐祖纯帮助经营,兴旺时期,月产量约有五千件之多,用木船运至常州,再JlI上火车转运至各地,产品一度远销东南亚一带(南洋),并从天津港销往日本(东洋)。

  徐祖纯的夫人邵赛宝,其父邵云甫是著名紫砂艺人邵.大亨的同属,其手艺在东南亚、日本等地享有盛名;邵赛宝的兄弟邵元章、邵茂章、邵宪章、邵全章也是当时的能工巧匠。徐祖纯和邵赛宝成家后,“福康”日渐兴旺。徐祖纯除了擅长经,还亲手参与劳作,紫砂品种有各式花盆、花瓶、帽筒、五七子盘、大小茶盘,尤善各式方器的制作。

  徐祖纯和邵赛宝育有六子一女。三儿徐汉棠和四儿徐秀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g币,其夫人王定梅、陈凤妹也从业紫砂,六女徐秀文也作紫砂陶;徐汉棠长子徐达明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祖纯的孙辈和重孙辈中,有20人从事紫砂制作,徐门成为在宜兴紫砂业内名副其实的紫砂世家。

  在宜兴,除了徐门之外,尚有蒋蓉、顾绍培、毛国强、范洪泉、束凤英、束旦生、王石耕、王小龙、周志宣等家庭传承。 蒋蓉本人出生于紫砂世家,父亲蒋鸿泉,母周秀宝,伯父蒋鸿高均从事壶艺,她从小便随父亲和伯父学艺,成为一代花货大师。她的兄弟蒋淦方、蒋淦勤,妹蒋定凤,亦从事壶艺,并有一定成就;

  女儿蒋艺华,婿周俊,为其徒弟,得其真传。弟蒋淦方之子蒋兴宜,妹蒋定凤之子钱和生、钱建生,之女钱雪梅,亦从事壶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