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市场:浮筹洗净好成长

    紫砂之家讯:近年来,宜兴紫砂在众人瞩目的状态下一路走来,用、玩、赏、藏,市场需求的旺盛极大地刺激了紫砂生产的发展。加上行业机制不断创新,技艺队伍日益壮大,名人名作倍受欢迎,文化活动亮点多多,盛世紫砂一派风光。

  推动紫砂(尤其是名人名作)价格一路飙升的原因是众多拍卖公司的纷纷参与,于是原本产出不多的名人名作以及在海内外藏家手中的紫砂壶,一时“洛阳纸贵”。尤其是2011年,嘉德、保利、匡时、春秋、瀚海等数十家有代表性的拍卖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紫砂拍卖专场一场接着一场,成交倍增,壶价一升再升。但到去年秋拍开始,似乎情况有变,原本十分看好的紫砂拍卖,并未交出靓丽的成绩单,不仅会场成交额与实际成交是两回事情,且有的作品价格已开始回落。

紫砂市场:浮筹洗净好成长

  有人将这种变化归咎于整个经济的下滑,资金链脆弱和投资意愿下降(用高价拍得紫砂壶毫无疑问是一种投资,必然要追求回报)等等,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而我则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出于一种理性的回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即使是在紫砂艺术品拍卖交易额达到“高峰”值时(相对而言),也都是为数不多的一圈熟人在玩,这个圈子并不大,紫砂艺术作为一种“小种文化”,并不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而大众能看好的,是雅俗共赏、价廉物美,可以用来泡的紫砂壶,而辗转于拍卖场所的觅壶者,大都是在追逐利润。于是,原本还较为分散收藏的紫砂艺术品,一下子涌向少数人手中,回到产地,市场并未因为几场“轰轰烈烈”的拍卖而有所扩大,况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人为的“炒作”,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来捧红一些急于成名的紫砂艺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喜遇文化的繁荣,宜兴紫砂也倍受青睐。让一度深藏“闺阁”的宜兴紫砂揭去了“神秘”的面纱,仅仅走过了30年的历程,就成为一个庞大的富民行业,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紫砂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这几年也弘扬得相当不错,使得紫砂产品既是宜兴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陶瓷面向世界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但是,这张名片能否让其熠熠光亮永不褪色,这个品牌能否让其掷地有声长久不倒,恐怕当务之急是洗净浮筹,让其站在新的坐标之上。因此,打造诚信紫砂,已刻不容缓。

  实际上这个市场不缺货,也不缺钱,缺的是诚信体系。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包括紫砂市场的发展走向、冷热变化,有着清醒认识的人们认为,当艺术品这一文化产品的传承作用一步步被投机所覆盖;当一件件作品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价现身;当假货赝品不时露脸交易场所;当某些人为了抬高自身而请来一些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作品举牌加价;当拍卖公司不断以创造“天价”迎合参与者的感官刺激,这个市场确实已经亮起了诚信危机的红灯。当然这种诚信体系的完成,光指望业者自律,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也只能依据市场完成,紫砂亦然。

紫砂市场:浮筹洗净好成长

  君不见,艺术品市场的极度浮躁,催生出一系列怪现象:业者不安,都想一夜成名、暴富。于是乎,技术职称鱼目混杂;“五花八门”的制壶“大师”满天飞奔;商家制假售假,壶家找人代工,广告宣传离谱离宗;名家题词、首长合影、有偿媒体乱吹乱捧、各类“大奖”展出不穷。上述种种,虽不能以偏概全,却对行业的有序传承发展、市场的健康成长危害不浅。行家都明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制壶大家并不容易,出一件有影响力的作品不知要花多少心血。

  宜兴紫砂陶,是以壶为代表,它的首要功能是让购买者买来泡茶享用,在用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品其韵味,陶冶情操。这样的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才会不断扩大,才能支撑着这一行业的不断发展、成长。舍此以外的热闹,只能是一阵子,都不会长久。浮筹洗净,紫砂市场才会更好地成长。

紫砂市场:浮筹洗净好成长          紫砂市场:浮筹洗净好成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