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泥或老泥无需纠结

  影响紫砂壶价值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问十个藏友,五六个都会说:是制作材料。于是,多年以来,大家为了紫砂壶是出自“老泥”还是“新泥”的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至今问题不断,没有共识。

  在我看来,收藏是个见仁见智的市场,只能求可控制的因素,不必纠结于不确定的问题。“老泥”本来就是个含糊概念。如同端砚的“老坑”一样,严格意义上的紫砂壶“老坑泥”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采掘殆尽了,后来就把宜兴周边地区、陈腐期较长的“坑”里挖出的材料也都叫老泥,但学者、专家对此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如果据此收藏,肯定是一本糊涂账。

  我收藏紫砂壶,也很重视“泥”的问题,但并不严格区分“老泥”与“新泥”,而是要确认是否是紫砂材料造出来的,是否掺杂了工业元素。

  再者,我更看重的紫砂壶的人工制作价值与工艺水平,比较青睐于收藏大师的作品,这是紫砂壶市场中可以控制的因素。首先,我要确认的是:该壶是否是手工加工而非工业机械生产的产品。再者,我希望其是工艺大师的作品。紫砂壶中的大师作品,就如同傅抱石、齐白石的画,仅此一件,并无翻版,物以稀为贵,具备长线增值的潜力;而且,仅就工艺水平来说,大师作品构思巧妙、雕工细腻、栩栩如生,远远高于普通匠人缺乏想象力的复制品。

  大约十一二年前,我和广州藏友从市场上淘到了几把顾景周的作品,当时的价格只有万元上下,现在的交易价格都超过了50万元,叫卖价格则近百万元。

  再者,同是大师作品,我偏爱那些造型上具有特色的产品,这不仅源于审美趣味,更在于:特色品的长线增值潜力更大。近年来,最令我自豪的藏品就是蒋蓉的荷花壶,造型独特,细腻亮丽,让玩家爱不释手。

  作为资深藏家,我也在不断更新紫砂壶的档次。十几年前刚开始入行的时候,资金有限,知识有限,收集的紫砂壶多是中等档次、鉴别容易、“老少皆宜”的产品。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与资金的积累,我就逐步将手中的中档货卖出,换回那些名家制作的高档货。

  在我看来,高档货才具有长线增值潜力,不会随着市场泡沫而大幅颠簸。一旦藏到了高档货,就不能轻易出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