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款紫砂壶的辨识

  目前被确认为时大彬真品的壶是什么样子呢?探讨它的真实面貌。

  一、1968年,江苏省江都县丁沟公社曹氏墓出土一件紫砂六方壶,通体高11厘米、口径5.7厘米,壶腹、流匀为六棱形,柄出五棱,口、盖、钮圆形,砂质呈深紫色,底足流与柄的对应线上有阴刻楷字“大彬”。同时出土的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地券砖一方。

  二、1984年,江苏省无锡县某露乡华涵莪墓出土一件紫砂三足圆壶,通高11.3厘米,口径8.4厘米,壶身圆形,下承三乳头形矮足,盖面浅浮雕四出如意云头纹,盖钮如珠,中部留有出气小孔。壶体呈浅褐色,闪烁有浅黄色颗粒,精光风蕴。柄与足空隙处横刻阴文“大彬”二字楷书款。同时出土的有崇祯二年(1629年)墓志。

  三、1987年,福建省漳浦县卢维祯墓出土一件紫砂鼎足盖圆壶,通高11厘米、口径7.5厘米;壶盖的造型十分奇特,凸起的圆形盖上出三戟足,试将壶盖翻过来平放又是一个下承三足的浅盘。壶体丰满,口底相当,浅圈足,曲流,圆柄。胎体呈砖红色,布满白色砂点。底足内单行竖刻阴文楷书款“时大彬制”四字,字体结构匀称,遒劲有力,字口深峻,功力深湛。同时出土的还有万历四十年(1612年)墓志。

  四、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紫砂胎雕漆四方壶,通高13厘米、口径7.8厘米;腹、流、柄均为四方形,口及盖作圆形,方足四角承条形过底矮足。朱红色漆层约三毫米之厚,四面开光,内剔刻人物、山水、树石、花草等多层纹样,漆质优良,刻工精细,展现出明代宫廷雕漆艺术华美丰厚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映衬出紫砂壶胎造型曲线的顺畅优雅。壶的底部髹黑漆,漆层下阴刻楷书四字款/"时大彬制/"隐约可见。当时时大彬制壶享有盛名,并且进呈到宫中作为雕漆壶的内胎。这是宫内仅存的为文物界所共认的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从漆层呈色、雕工特征来看,应为万历晚期至天启年间。

  以上所举四例,仅是近四十年来地下出土和一件故宫旧藏。另外,在香港具文物馆、美国佛里尔美术馆、三藩市亚洲美术馆以及个别的私人收藏家手中也有明确纪年款的时大彬紫砂壶,但总数没有超过二十件。形制除此四例外,还有僧帽壶、六角方壶、印方方壶、瓜棱壶、开光方壶等。就壶体大小而言,没有超过20厘米的高度。这些仅存的大彬壶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大多属中型壶,而且多为光素无纹,追求素面素心,为的是呈现紫砂的色彩美。最后要提及的是,大彬壶真品阴刻款识多在壶底或底与柄之间的空隙处,字体近似欧、柳,结构搭配有力而结实,刻法深峻有力,流畅自如,功力极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