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品应进军收藏界

  在很多人印象中,景泰蓝是北京的一种旅游纪念品,满大街都是。但是,景泰蓝泰斗张同禄大师近期在广州举办其个人专题作品展时向信息时报记者指出,景泰蓝应摘掉“景太烂”恶名,进军收藏界,景泰蓝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可从作品的造型和材质等方面作更多的突破。据业内人士介绍,景泰蓝收藏现处于价格洼地,名家名作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现状

  行业后续乏人 作品价格低廉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元朝末年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它用紫铜手工打胎,以细扁铜丝掐成花纹图案焊在铜胎上,然后点填上珐琅彩釉,入炉反复烧结4~5次,再磨光镀金而成。这种因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并以宝石蓝、孔雀蓝为主色调而得名的工艺,与牙雕、玉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

  

景泰蓝工艺品应进军收藏界

 

  景泰蓝手工艺品15寸安雅寿字瓶

  “随着珐琅工艺的没落,珐琅器作品已经越来越少!”景泰蓝泰斗、一代宗师张同禄感慨地说:“景泰蓝制作耗时费神、人工低,如今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这一行。现在在一线干活的,50岁已经算是年轻人。景泰蓝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据了解,现时,在北京地区,景泰蓝工艺从业人员平均月收入仅为2000多元,因此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仅剩200~300人。

  “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大量粗制滥造,导致以假乱真的产品充斥市场,特别是到了90年代初,景泰蓝甚至被人们取笑为‘景太烂’,这种情况令该行业一蹶不振。”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告诉记者,目前,景泰蓝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市场价也仅为书画、陶瓷、翡翠、白玉等热门艺术收藏品的十分之一左右:“景泰蓝的发展之路,应由旅游工艺品,变为收藏艺术品。事实上,景泰蓝造型独特,制作精美,色彩富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

  出路

  可从造型与材质上寻求突破

  “景泰蓝是北京独有的皇家绝技,以前只能在皇家造办处制作,供皇室使用,而不允许流出皇宫。”由于创作人员的缺失,景泰蓝工艺或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继续传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近古稀的“景泰蓝技艺”第一传承人张同禄仍然不遗余力地授课带徒。

  张同禄认为,景泰蓝艺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突破和发展。如何突破?张同禄认为可从作品的造型和材质等方面作更多的思考和尝试。“‘设计’对于景泰蓝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它讲求中国元素,包括容器造型、镶嵌工艺、色彩搭配、花纹图案等,都应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张同禄说:“过去,景泰蓝作品多以瓶罐等容器为整体造型,花纹图案也以花鸟居多,我认为今后可多往人物造型方面寻求发展。”

  “此外,一直以来,景泰蓝以紫铜作坯。但实践证明,市场需要更多其他金属材质的坯。比如,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顾客表示,不要铜坯,要银坯,甚至金坯。因此,景泰蓝要走出中国,也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作更多的尝试。”然而,让张同禄为难的是,目前,国产釉料的熔点未能很好地与不同金融材质的坯胎熔点相匹配,因此烧制铜胎以外金属材质的景泰蓝作品难度很大。

  收藏

  名家名作稀少 升值空间大

  “目前人们对景泰蓝作品的收藏热情不高,原因一是景泰蓝曾经出现大量粗制滥造、以假乱真的产品充斥市场,二是景泰蓝过去只能在皇宫使用,因而老百姓对其接触甚少。”谭伟彬表示:“其实景泰蓝现处于投资洼地,当代景泰蓝作品的升值前景可观。”

  “由于创作人员的缺失,景泰蓝工艺或面临失传的危机,而当代大师级人马创作的作品,价值也将随着时间而沉淀。”谭伟彬指出:“全国范围而论,在景泰蓝这个行业里,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谓的就只有6人,远远低于陶瓷、紫砂等行业。相应地,出于工艺大师之手的景泰蓝作品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人们对景泰蓝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些名人名作将越来越能得到社会人士的追捧,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首选标的。”

  藏家董先生则以张同禄大师的一件景泰蓝壶作品为例说:“景泰蓝制作工序繁多,集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艺,做这样一件景泰蓝茶壶需时长达3~4个月,然而其在市场的定价也只是6000元。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如果换作紫砂壶,不少已经高达20万~30万元/件。由此可窥,景泰蓝名家作品的投资升值空间大得惊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