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器拍卖精品不多 难看出市场真正行情

       与〈拍卖年鉴〉系统合作制作了紫砂器拍卖行情专辑,希望透过〈拍卖年鉴〉提供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解紫砂器近十年的行情。

  宜兴紫砂器,分紫砂壶、紫砂文房、紫砂盆三大品项。其中又以紫砂壸为主流;因此,论述宜兴紫砂器又多偏重于紫砂茶壶行情的探索。

  宜兴紫砂壸市场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透过喝、泡茶、茶艺来认识紫砂壸;二是紫砂壸是古玩入门最快的项目,所谓“器用为功”,紫砂壸往往是骨董收藏家的第一个入门品项。因为它具有使用的功能,收藏者对它要求,不仅是美感,壸嘴出水好否、有无茶渣更是关键,与一般骨董收藏只就美学有很大不同。因此,因品茗而起的紫砂壸收藏,便成为骨董相当特殊的门类。

  宜兴紫砂壸收藏在民国时期上海极为风行,例如民国时期的上海家龚心钊、庞元济等大收藏家都喜爱紫砂壸收藏;市场甚至为满足收藏需要,还出现一批仿明清两代名家的紫砂壸,这批民国仿作,目前却形成紫砂壸特有的市场。宜兴紫砂壸收藏,除了上海外,闽广、潮汕等地更是紫砂壸使用、收藏的大本营。因为闽广、潮汕等地居民习惯喝铁观音和鸟龙茶,而以朱泥做成的宜兴紫砂壸最适合这些茶叶冲泡;之后本地区移民到了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又进一步把紫砂壸泡茶的风气,影响到该地区、并带动紫砂壸收藏。

  宜兴紫砂壸市场 约10年一个周期

  1980-1989年 香港收藏家罗桂祥投入紫砂壸收藏、并开立香港茶具博物馆

  1980年,香港收藏家罗桂祥投身紫砂壸收藏;1981年罗桂祥将收藏捐赠给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香港茶具文物馆创立前几年,已积极在市场上征集紫砂壸,往往出高于市场的价格购藏一只只稀有的紫砂壸,因此大大带动了紫砂壸市场。后来,茶壶博物馆成立,因罗桂祥博物馆收藏质量优异及博物馆展示的效应,引来其它收藏家效仿,进一步把紫砂壸从品茗器跨渡到骨董珍玩品项。

  1990-1999年 台湾茶艺热 带动紫砂壸收藏热

  台湾茶艺热进一步带动了紫砂壸收藏热,这波市场主要以当时宜兴紫砂当代名家顾景舟裴石民等大师的紫砂壸制品,这些大师名家作品都被炒作到一定的价位,而且市场一壸难求,根本不需要拍卖运作。此时期台湾对紫砂壸特有的经营方式和收藏管道,对日后紫砂壸市场交易有一定的影响。

  2000年 中国内地经济起飞 兴起紫砂壸收藏热

  中国内地经济蓬勃发展进而带动喝茶、品茗风气,因此紫砂壸收藏便成为内地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缩影。目前紫砂壸交易平台,因中国内地的崛起,已从十年前的台湾,转移至生产紫砂壸的宜兴本地。现今宜兴已成了新旧紫砂壸的交易重镇,当然宜兴当代紫砂名家的作品又水涨船高了一番。

  虽然,宜兴紫砂壸市场总保持一定的热度,但始终徘徊在行家间,拍卖场上出现紫砂壸机会不多。一位紫砂壸行家回忆,1999年左右,香港拍卖会出现一批不到十件的紫砂壸,估价都不高,约在3-5万港元间。当时台湾经营紫砂壸行家都到香港。拍卖前,几位具实力的行家集体私下先进行一场暗标,一件估价10万港元紫砂壸,某位行家如写下纸条暗标是50万港元,其它行家便应礼让不予竞标。当拍卖结束后,如果这位行家得标,竟管他只以20万港元得标,但他却需要拿出当初集体暗标50万港元差额的30万港元,给其它参与行家分红。结果那次拍卖,台湾几位行家都如愿以偿,以底价竞得拍品,而其它行家也多了分红奖金。

  紫砂壸收藏大致有几个方向

  一、明清二代紫砂名家旧壸

  紫砂器在明清二代逐渐发展成型,供春陈鸣远时大彬等明清制壸名家在当时所作旧壸,早已成为紫砂壸收藏的神品,可遇而不可求,且多半是民国时期旧仿,一件真正明清二代制壸名家作品目前市场几乎不可得。如真要追求历史名家古壸,清康熙、乾隆二朝的宜兴制壸名家比较可能。

  二、宜兴当代名家名壸

  宜兴当代名家名壸是目前市场主流,十年前,在台湾流行过,目前中国大陆经济起飞,又带动新一波宜兴名家名壸的流行。宜兴当代紫砂名家名作因数量够、有标准器,相信仍会是未来紫砂器市场的主流。

  三、宫廷宜兴紫砂器

  这次北京故宫展出明清二代宫廷收藏宜兴紫砂器,除大大提升了宜兴紫砂器的地位,兼接也带动了紫砂宫廷器的市场价值。宫廷紫砂器是目前紫砂市场被公认最高档、最具价值的收藏项目,但它价位却远远不如瓷器,相信未来拍卖市场,如果出现宫廷紫砂用器,一定会以高价拍出,尤其泥绘、珐琅彩作品更会市场追求的标的。

  目前骨董市场趋势不再是瓷器一家独尊,鎏金铜佛、家具、铜胎珐琅、甲冑、宝剑、织绣都纷纷创下历史天价,“个股轮涨”已成骨董市场新趋势,这也是紫砂器行家们都分析宜兴紫砂壸这二年会爆涨的原因;当然,今次北京故宫明清宫廷紫砂器展览更强化这种可能。

  不过,回归近十年拍卖市场,除北京嘉德过去曾举办二次宜兴紫砂壸沈船品拍卖外,拍卖场上并未见到几件好的紫砂壸拍品,说明紫砂壸流通有它的管道及问题。前几年,拍卖市场终于出现一把〈子治〉壸,但这把壸只以不到20万港元落槌,事实上,十几年前,在台湾一把〈子治〉壸在私下管道已可卖到30万港,十年过去了,紫砂壸真的涨了吗?市场又真正认识到紫砂壸了吗? 不过,这个现象正透露目前紫砂器市场的问题和机会。问题,还是紫砂壸流通还在私下管道,未能拍卖化;机会,则是市场对紫砂器缺乏认识与了解,对紫砂器收藏还未理出真正的价值系统。当然,如果有学者、行家、博物馆再对紫砂器做进一步归纳整理和研究,紫砂器市场将很快的追上其它骨董项目,成为骨董市场的热门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