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拍卖:看上去很美

         延续前两年秋拍的强势,紫砂壶在之后的春拍市场上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其中主推清代、民国老壶“紫泥菁英·紫砂古器遗珍”专场取得了成交额394.46 万元,成交率84.91%的成绩;主推当代紫砂大师的北京翰海“虚中有容·当代紫砂壶·内画鼻烟壶”专场上的紫砂壶不仅只有一件流拍,更有10把壶以10万元以上的价格拍出。

  面对此种景象,藏界中人或欢欣鼓舞,认为紫砂收藏在历经多年低迷后已走出低谷,后市前景极为广阔。或认为紫砂在炒作的作用下,价格已被托高至顶点,当下并非入手良机。各家观点的不同,令人一时难以把握紫砂拍卖市场的真正面貌。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紫砂壶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周德田先生。

  真伪存疑老壶升值

  分析各家拍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代大师制作的紫砂壶在市场上的表现要好于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壶。以翰海拍卖为例,上拍的35把当代紫砂壶中,有10把拍出了10万元以上的价格,占拍卖总数的28%。而嘉德上拍的53把清代、民国老壶中,虽也有10件拍出了10万元以上的高价,但仅占拍卖总数的18%。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周德田认为对老壶的认知度不够是主要原因。

  由于历史上关于紫砂壶的著述和文献比较稀少,再加上近年来地下考古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器物为数不多,使得人们对老壶真伪的鉴定十分困难。再加上在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紫砂高手都曾被聘往上海,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仿制,烧制出了难以统计的仿名家款作品。因此,在拍场上出现的紫砂老壶难免会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导致收藏者不敢轻易下手。而与老壶相比,当代大师制作的紫砂壶则不存在真伪上问题,因此这些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同样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新壶,在一定时间内的市场表现超过老壶并不足为奇。

  大师制壶并非都是精品

  鉴于上述原因,以及新壶的市场表现,人们不难得出新壶的投资价值要高于老壶的认识。对此周德田却有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不能仅靠表面的数据来判断市场的走势,而需要通过对交易的具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据他了解目前当代紫砂壶的收藏主力大多是以投资为目的者,真正喜好紫砂壶的藏家并不多,目前价格的走高是炒家左右的结果。

  而在另一方面,周德田对目前价位已经很高的当代紫砂壶能否继续走高也提出了质疑。基于“大师会作出好壶,但大师的壶并非每把都好”的认识,他认为由于市场参与者在紫砂鉴赏能力上的欠缺,以及投资的盲目性,势必会让一些本不具有相应收藏价值的壶,获得较高的价格,使价格与价值出现背离的现象,进而让贸然接手者蒙受损失。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买职称,认为凡是大师的创作就是精品,就值得购买,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在我看来,大师的身份只是能够制作好壶的基础,而不是制成品价值的保证。”针对市场现状,周德田建议收藏者应当关注那些还没有成为大师,但具有中级职称的创作者,因为他们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并且为了成为大师必定会全力钻研紫砂技艺,具有创作出精品的必然条件。

  依据上述论断,当前在老壶和当代大师壶这两个板块中都存在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稍有不慎就会沦为高价壶,甚至赝品壶的接盘者。那么应当如何在拍卖场上选择精品紫砂壶,以规避风险的发生?

  在周德田看来,避免受到炒作性宣传的误导,依照个人的审美趣味,选择符合精品壶标准的藏品,才能使投资获得超额收益。“目前市场上充斥了大量诸如大师壶增值潜力不可限量,紫砂泥料开采殆尽,好料难寻的信息,严重地误导了投资收藏者,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资金进入了紫砂市场。而我一直认为大师壶并非每把都好,紫砂好料也不是难以得见,这样的宣传无非是为了使某些人的身价在短时间内获得跃升,是有功利性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