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细紫砂的不同意境

 与瓷杯玻璃杯不同的是,紫砂壶与的相谐特点之一就是透气性。但谈到透气性,却不得不谈紫砂壶的用料,也就紫砂的粗细问题。

     紫砂的粗细体现在砂粒的目数上面。粗砂有明显的颗粒状,而细砂是没有的。与中国古代几乎是粗砂壶不同,现在市场上的壶大部分是细砂——机械代替畜力人力碾磨紫砂是形成细砂的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的壶还有一些是调砂的,也就是在细砂中调进不同粗细的耐火砂,利于透气养壶,但这还是属于细砂。有一些调砂虽然可以形成视觉上的粗颗粒效果,但在触感方面是没有粗砂的效果的。现在,有些人在兜售所谓“文革壶”,号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壶,还用模具印上了“文革”用词或人物肖像,可是细细一看,用的却是细砂和色泽深紫或黄(调配的段泥),而当时的年代做壶用的却是粗砂,如此一看便知在作伪。

  应该明白,精细的砂泥在外观造型和表达工艺技术上是可取的,但对性的发挥却是不利。你看古代的壶,绝没有细砂的,不但砂粗,做工也粗。一些优秀的作品追求的是壶的造型意趣,壶身上的字显示书法功底并与造型相映成趣,就是用来泡什么茶也要统一在一个范围内,这才是茶的文化,才是茶人修养的表现。

  调得好的粗砂壶甚至在不渗水的要求下,隔着壶壁可闻到茶香。所以粗砂壶和粗拙的造型有它特别的美感。日本的武士碗,韩国的素烧釉烧的茶具,往往追求粗犷大气甚至特意扭曲造型来体现个性,或者在上釉后,任意撒上一把沙子,造成持碗时手心中的刺痛感。这种与纤细光滑的茶碗有着从外到内迥然不同的风格,再配上相应的粗或细的不同茶叶,一种营造的品茶意境就出来了。

  当人们越来越迷信精细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寻找粗犷的美丽。

  我相信,随着茶文化活动从普及到提高,中国人也会提升和强调茶具在茶生活的作用,人们将会追求各类个性的茶具,以体现主人不同的格调、性格和趣味。

  蔻丹,中国著名茶人、紫砂壶鉴评家,一直关注着紫砂业的发展。寇丹多次率领高级茶艺师前往宜兴丁山,深入到许多炼泥、制坯、烧等工厂现场观摩。就紫砂界的现实问题与当地紫砂名家做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紫砂界在热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对紫砂的理性探讨与研究,有助于人们成为真正的紫砂收藏大家。

  文:寇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