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收藏之道 杰出紫砂艺人毛大步

  宜兴紫砂陶自宋代开始发展至今,它的种类繁多,造型极为丰富,工艺非常精良,创作题材十分广泛、集中体现了历代陶艺师的创作智慧。它是实用与艺术融为一体的典范,是中国陶瓷及世界陶瓷的一座艺术宝库。

  收藏具有积累财富、增加知识、交流文化、提高审美、陶治情操及修心养性等意义和作用,是一种高雅的爱好。收藏紫砂壶也是多种收藏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是实用的饮器,也是可鉴赏的艺术品,每一把好壶都有艺术家们传达一种美的艺术语言,使人回味无穷。
  明代紫砂壶空前兴旺成熟的典范时期,这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重筋纹器制作,这种风气延续到十八世纪以后。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时大彬和徐有泉。明代供春是紫砂工艺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傅,供春之壶,制品很少,留传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其后数百年间,紫砂壶的制作及装饰手法被许多大师不断改进创新,成为了具中的王者。拥趸上及皇室贵胄,下至草根阶层。而从它成为茶具界佼佼者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紫砂壶不仅有使用的价值,还有收藏的价值。

  苦学练就火眼金睛

    紫砂壶既是一种艺术品,那收藏紫砂壶就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紫砂壶本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结晶。一把紫砂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无不体现著传统艺术的审美。总之紫砂壶的收藏方法多种多样,但我们都需要增加壶以外的艺术修养,才能聚集到更好、更完美的紫砂壶。
    广州有为数不多的一群喜欢研究紫砂壶的人,他们会细心地从书籍、资料搜寻紫砂壶的资料,他们会把一把紫砂壶作为名贵高雅和富有美丽的艺术品来欣赏,他们会因为研究紫砂壶结识一班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他们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紫砂壶迷”!
  上海,被人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曾经演绎过一段又一段的投机传奇。多少人随之而一夜暴富,多少人又由此跌入了无底的深渊。在上世纪的80年代的上海滩也曾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狂潮,从不被人重视,再到暴涨,然后则是价格的直线下挫。随之而来的,是许多财富也在很多它的追随者之间发生了悄然的转移。
    今天,当许多投资人的心态慢慢平静之后对过去一段回忆的重温,或许又把我们入了那个炽热的时代。
  其实只要有投资市场的存在,投机乃至疯狂的投机都可能是免不了的,但当你用不同的方法参与其中时,得到收益与结果就会有着巨大的差异。将来的历史虽然不可能简单地重复但许多投资者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启迪。“投机并不可怕,关键是你要看准行情并且能在狂潮中到致富的秘诀。”
  目前,在港、台和东南亚一带,紫砂壶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受人青睐的国粹。收藏名壶成了人们精神享受上的一种乐趣,收藏紫砂壶就是收藏快乐。

    全手工制作值得珍藏

  如今在市面上出售的紫砂壶可谓种类繁多,价格也相差甚殊。随着紫砂壶行情的看涨,粗制滥造的赝品越来越多,造假手法也五花八门,那些专业知识缺乏的普通投资者很难区分真伪。掌握一些鉴别和挑选紫砂壶的基本知识,可以让初涉紫砂壶的投资者少交不少学费。
    观察不难发现,虽然现时许多物品都进入机械化大生产时代,但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在玩家心中却牢固占据着一席之位。是什么原因让玩家对此趋之若鹜?首先因为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是非批量生产,所以件件是独一无二的,每把壶只有一个壶盖与之相匹配。其次,全手工壶能反映出制作者当时的艺术领悟能力、篆刻能力等,玩家可在使用、赏玩过程中领悟制壶者的构思意境。再次由于全手工制壶法的使用日渐稀少,精品也逐年减少,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考虑,全手工制的壶更是升值潜力无限!
  现在的紫砂界中,鱼龙混杂。不过,有的概念还是相对比较清晰的。可能有的玩紫砂的新朋友还是分的不是很清楚,现在我就把这个概念和大家说说。
  “全手工”:泛指的是基本上用手工完成整壶的制作,可以借助5%以下的范型模具。
  “纯手工”:指的是完全手工完成,不借助任何的范型工具。
  “半手工”:指的是在最后用范型模具为作品整形,完成最后的校准工作,但要运用在30%以下。
  在整个制壶过程中运用范型工具超过30%的都称为“模具壶”。
  现在紫砂一厂的通行做法,手工拍打身筒,模子准形。这类做法也就是现在意义赏的手工制作。你现在让工艺厂的大多数艺人全手工制作作品,不是不会做,问题是假如真的这样做了,已经远远达不到现在壶友玩壶评价壶的标准,对手紫砂工艺品的要求太高简直是太苛刻了,要的是机械的精度。如口盖最好是静配合!对嘴,把的要求也是极致化,毫厘不差。作为一位纯手工制作者,光凭眼睛的观察与拍打泥片,来实现怎么高精度的要求,况且还要进焙烧。我们大家细细想想,觉得可行度多高呢!紫砂理论上的探讨滞后,但我们总不能故意再这样的渲染和宣传把大家对紫砂审美的观念扭曲了。我们喜欢顾景舟,难道因为壶子做的标准,壶子做的精确嘛!不是就是因为顾老师展示给我们的这种对紫砂壶艺术的感觉嘛,和对紫砂的理解!
  鄙人说怎么多,其实只是想说一句话,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值得提倡,更值得珍藏,更应该永远的发展下去,不管别人如何看待紫砂的评壶观点,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中国的,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我相信这一国粹是不会被大家误解而失去光芒!
  玩壶的方式,的确是值得商榷的。也有怎么一句话:茶壶如何做,是方法。重要的是成品的感觉。如果作品和玩家的交流能产生共鸣,玩友读懂制作者作品流露出的精神,情感。鄙人又认为这和用何种方法制作又并不重要了!
  壶友还有耽心忧虑,其实这不用耽心和不安。模只在紫砂制作中只是一个非常短的一道程序。要想完成一件作品最重要的程序不是一个身筒,而是作品各个局部与整体的衔接过渡,这才真正代表作者的水平和审美情趣!因为现在意义上的手工壶,就是如此!假如这样也注明这是全手工紫砂壶,我认为这样是对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制壶者是不公平的,希望广大壶艺爱好者用合理的心态去面对。

  壶与火相遇,紫砂蜕变为金玉之质;人与壶相逢,壶成了爱壶者无言的诗歌。

  紫砂壶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可以按造型分、是否有扭捏装饰等装饰手段、是否出自工艺师之手来分。比如按造型分可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和筋纹形体三大家族;按是否有扭捏等装饰手段又可分为花货和光货。
    如此繁多的分类,如今的玩家多是选择某一类来收藏、把玩、品味。一般的玩家都以几何形体和出自一般工艺师之手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除了收藏家外,收藏顾景舟一类大师级作品的很少。现在玩紫砂壶的人还不算很多,能称为发烧友的就更少了,不过近几年玩家增长比较快。虽然他们对于紫砂壶的痴迷没有像一些超级发烧友一样一出手就几万元订金,订购徐汉棠的壶。不过还是有些发烧友为了一把好壶不惜透支工薪。
    紫砂壶由宋朝开始,到明朝得到了长足发展,到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中清朝的几位名家作品十分具有自身特色,如陈鸣远南瓜壶就是由陈鸣远一手包办制壶、铭文。似他这类在制壶和篆刻方面同样出众的艺人很少,收藏者被惜为藏中之藏。收藏紫砂壶一定要看它的用料是否纯正,制作工艺是否精细,是否真品,会不会花大价钱而买到仿品呢?提到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唠叨几句了!不少玩壶新手开始问的第一问题就是,我有大师XXX做的壶,请您帮着看看是否是真品。我也很纳闷,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名字,一把普通的壶,咱们怎么会认识有这样的一个“大师”。宜兴做壶的人可能超过10万,耐心观察的朋友可以发现,市场上10多元的壶都可以有“证书”;再耐心的观察一下,真正的大师卖的壶几万元乃至几十万一把,您叫他捧着壶拍照的有几位大师肯的呢?有几个配证书的呢?即便配,大部分也都是随手写写而已。彩色胶印的证书,大伙要知道,印刷一次,至少要500份,这还是“开版费”,而500份意味着什么啊?意味着配套500把壶销售出去,这样的大师级别作品能值钱到那里去啊?既然说到这里,那就随便再谈谈证书问题。有人说“证书都是假的”,这话慰勉太片面了,其实我个人了解到:证书,来自不同部门的颁发。如果有人使用假证书,我觉得太可没这个必要,如果是一份买来的证书并不贵。有些藏壶者,买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壶是谁做的啊?”,就算告诉您谁做的,难道您就认识这个人了吗?我们就不谈中国同名同姓的人啦,就算站你面前,你能不能知道他是做壶的艺人呢?证书真的就怎么好嘛,真的有证书就代表水准了嘛,难道有证书就能表明真品了嘛,有了证书您就觉得舒服了嘛!那怎么办呢,可我要买壶呀、爱玩壶呀、爱藏壶呀,如何是好呀!
  无论在步行街、陶瓷品市场、花鸟市场、收藏品市场还是在宾馆商场,人们都能见到造型各异的紫砂茶具。紫砂壶因其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庞大,紫砂壶已极具投资价值。据鄙人的长期观察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地摊上已几乎不可能淘到宝贝,投资者完全可以抛弃这类紫砂壶的购买。因此,如果能跟制壶工艺师本人亲自订做紫砂壶最好不过了。

  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不是盲目的,一成不变的,在学习传统的优秀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和时代相结合,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壶友也要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和设计理念,提高自我的品味和修养,丰富我们的认识,拓展我们的视野。对于制壶艺人来说,在保持民族特色前提下,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可以看到紫砂业年轻一代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注意理论上的分析,归纳,提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希广大陶艺工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努力提高自己艺术素养!

赞 (0)